PLEC基因新突变致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Q型致病性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一例疑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Q型患者进行致病性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明确诊断,初步探讨该病的致病机理,并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遗传咨询提供相应的帮助。方法1.首先对疑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血生化结果、电生理及影像学的资料进行收集。2.依据患儿临床特点予以肌病panel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3.检索千人基因组计划(Genome l000)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SNP)排除多态性位点;参照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查阅相关数据库,明确突变位点及其致病性有无文献报道;对可疑的致病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且行家系验证,分析是否存在家系共分离,绘制家系图;采用生信软件对非多态性且无致病性报道的突变位点进行预测,看突变是否影响蛋白的功能。4.提取先证者肌肉组织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明确可疑致病突变是否影响了肌肉组织m RNA的表达。5.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分析来了解患儿肌肉病理改变及相关的蛋白质表达情况。6.活检取患儿皮肤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予以可疑病变蛋白的免疫组化,明确患儿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中plectin蛋白表达。结果1.患儿爬楼费劲3年,伴起蹲困难,不能跳,跑步不协调,智力正常;肩胛带肌及骨盆带肌可见轻度萎缩,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4+级,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Gower征(-);血清肌酸激酶(CK)1121U/L;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双下肢骨骼肌MRI提示:所有肌群均出现对称性2级脂肪浸润。2.肌病panel二代测序发现该患儿PLEC基因存在31号外显子c.6428C>T和32号外显子c.13192G>A复合杂合突变。3.千人基因组计划及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提示突变位点为非多态性位点;检索相关数据库,突变位点与致病性均无文献报道,为新发突变;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先证者PLE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父亲的c.13192G>A和母亲的c.6428C>T杂合突变,父母均无相关临床表现,存在家系共分离。综合分析生信软件预测结果提示:c.13192G>A和c.6428C>T复合杂合突变可能致病。4.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患儿肌肉组织m 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5.肌肉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核链形成及肌核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plectin蛋白在肌浆中聚集。6.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呈梭型或不规则形状,细胞胞体相对丰满、细长,胞膜清晰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lectin蛋白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聚集。结论1.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临床诊断该患儿符合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Q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2.首次报道PLEC基因31、32号外显子c.6428C>T和c.13192G>A复合杂合错义突变可导致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Q型,扩充了PLEC基因的突变谱,并为以后LGMD2Q型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3.应用MRI可了解病变肌肉中脂肪比例、受累肌群及严重程度,可协助判断LGMD2Q的病情。4.基于临床表现,应用多种生信软件预测、借助转录组测定m RNA的表达、对病理活组织检测等多种手段可提高判断新发突变的致病性的准确度。
其他文献
背景:炎症性肠病的确切病因尚未阐明。近年来,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但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以往对炎症性肠病的菌群组成研究较多,对菌群的功能研究较少。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粪便微生物群的组成,并进行菌群功能预测分析,探索肠道菌群影响炎症性肠病的机制。方法: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符合标准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并采集
第一部分PPARγ甲基化与慢性肾脏病患儿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目的:从表观遗传学范畴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e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甲基化与慢性肾脏病患儿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发生发展中的关系,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健康儿童51例(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s ratio,M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内镜活动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分组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水平,比较对照组与NAFLD及其不同分组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并对血清GP73与Fibroscan测定的肝脏硬度值(LSM)、受控衰减参数(CAP)以及NAFLD相关的部分血液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深入,单纯基于解剖结构的AJCC/UICC TNM分期系统在指导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存在不足。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手段,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作为现有TNM分期系统的重要补充。本研究通过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
目的:观察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GN)AMPAR(α-氨-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各亚单位m RNA表达水平与大脑皮层神经元表达差异;观察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SS)作用SGN后,AMPA受体亚单位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以探讨AMPA受体在SGN兴奋毒性中的作用。方法:急性分离培养原代SGN,采用免疫荧
目的:(1)评估中青年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食物磷相关知识水平和控磷饮食行为依从性现状。(2)探讨膳食管理对中青年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4例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采用肾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提供膳食管理干预。评估干预前中青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PPFE)的认识。方法:回顾一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HSCT后出现PPF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检索中国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对HSCT后PPFE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及统计,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1)我院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9岁,活动后气促、咳嗽、胸痛、消瘦、体重进行性下降、胸廓扁平,存
目的:通过剖析肉芽肿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为进一步诊断肉芽肿性肺疾病提供诊断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经肺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肺疾病123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以及病原学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的123例肉芽肿性肺疾病(Granulomatous lung dis
1.大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模型的建立目的:miR-92a-3p与氧化应激在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二者对CRT(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仍未明确。本课题旨在通过颈外静脉留置CVC(Central venous catheter,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构建CRT大鼠模型,了解CRT的形成特点。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