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预测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ll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炎症性肠病的确切病因尚未阐明。近年来,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但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以往对炎症性肠病的菌群组成研究较多,对菌群的功能研究较少。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粪便微生物群的组成,并进行菌群功能预测分析,探索肠道菌群影响炎症性肠病的机制。方法: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符合标准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并采集研究对象的新鲜粪便样本。采用E.Z.N.A.(?)soil试剂盒提取粪便样本的总DNA。使用PCR技术扩增样本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然后应用Miseq PE300平台对回收、纯化后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在I-Sanger生物云平台上进行菌群组成分析及16s功能预测分析。比较炎症性肠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炎症性肠病组不同分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健康对照组,以及炎症性肠病组不同分型间的菌群组成及功能差异。结果:(1)本研究的粪便样本来源于20例克罗恩病患者,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2)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炎症性肠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粪便菌群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α多样性丰度显著高于克罗恩病组(P=0.027);(3)主坐标分析显示炎症性肠病组与健康对照组β多样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炎症性肠病组不同分型间β多样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4)与健康对照组比,炎症性肠病组菌群结构存在紊乱。在门水平,炎症性肠病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富集(P=0.001),健康对照组Epsilonbacteraeota显著富集(P=0.004),此外溃疡性结肠炎组酸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0)和克罗恩病组(P=0.044);(5)在纲水平上,炎症性肠病组γ-变形菌纲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溃疡性结肠炎组弯曲杆菌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24);(6)在目水平上炎症性肠病组β变形菌目(P=0.001)、肠杆菌目显著升高(P=0.022),克罗恩病组Sneathiellales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7),溃疡性结肠炎组柄杆菌目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和克罗恩病组(P=0.026);(7)在科水平上,与健康对照组比,克罗恩病组拟杆菌科(P=0.025)、伯克氏菌科(P=0.001)丰度显著升高,溃疡性结肠炎组肠杆菌科丰度显著升高(P=0.031);(8)在属水平上,与炎症性肠病组比,健康对照组巨单胞菌属(P=0.004)、毛螺菌属(P<0.001)、瘤胃球菌属(P=0.018)丰度显著升高,埃希氏菌-志贺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06)。克罗恩病组巨球菌属(P=0.044)、劳尔氏菌属(P=0.049)、拟杆菌属(P=0.025)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肠球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1);(9)健康对照组菌群遗传信息处理、免疫系统通路显著富集,而炎症性肠病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显著富集(P<0.05)。克罗恩病组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此外克罗恩病组鞘磷脂代谢通路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溃疡性结肠炎组(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比,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中存在致病菌增多及潜在有益菌减少,同时,疾病组氨基酸生物合成、鞘脂类代谢、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发生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技术对大鼠急性期放射性颌下腺血管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4只)、照射组(16只)。使用盐酸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配置成的复合麻醉剂,对大鼠右下肢大腿内侧行肌肉注射麻醉。然后将2组大鼠置于电子直线加速器下,照射组大鼠双侧颌下腺照射剂量为15Gy,对照组不予照射。对照组于放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和第三大致残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中占比80%。缺血性脑卒中指由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脑组织损伤,缺血发生时神经细胞因能量耗竭、无氧酵解、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而产生酸中毒,氧自由基损伤和细胞内钙超载也同时发生,最终将使神经细胞走向凋亡。凋亡是细胞的经典死亡途径之一,已有研究证明lncRNA-MIAT和miR-106b-5p在不同细胞中通过各异的机制参与细胞凋
目的:应用iTRAQ(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鉴定特发性羊水过多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羊水差异蛋白质组学,从而筛选出特发性羊水过多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蛋白和涉及的信号通路,为初步探讨其参与羊水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临床收集特发性羊水过多者3例和正常妊娠孕妇3例,于孕中期收集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A1,UGT1A1)基因Q239X(c.715C→T)突变型人肝细胞模型,探讨UGT1A1基因Q239X突变对其表达的影响和苯巴比妥对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在人肝细胞体外模型内表达的影响。方法1.构建U
目的:实验检测早孕期发生MA(missed abortion,稽留流产)患者及非医学原因选择无痛人流术的妇女绒毛组织中NLRP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Caspase-1(cyc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及IL-1β(interleukin-
目的:通过建立坐骨神经阻滞的新西兰兔实验模型,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坐骨神经阻滞对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物的佐剂增强外周神经阻滞效果的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为罗哌卡因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全麻下暴露兔左侧坐骨神经并完成坐骨神经阻滞动物模
第一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外周血miR-124-3p表达的动态变化目的:mi R-124-3p是脑组织中最丰富的、特异性表达的mi RNA,参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外周血mi RNA表达谱发生了改变。然而,外周血mi R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仍是一个全球范围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西医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已成为慢性乙肝治疗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传统中草药提取物中寻找新的、低毒有效的抗HBV的药物成为研究新型的抗乙肝药物的重要补充途径。既往研究表明荭草苷、苦豆碱、牡荆素、柚皮素、鱼藤素、白术内酯Ⅰ均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然而,该六种药物对于乙肝病毒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
目的:1.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腹膜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治疗特征、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知识、行为、依从性、态度得分和自我管理得分,分析腹膜透析患者CKD-MBD指标中的血清磷、校正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目的:了解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胰岛功能情况,尤其是胰岛素1相分泌功能,进一步验证胰岛素1相分泌功能在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与T2DM中的差异;并对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探讨胰岛素1相分泌功能与甲状腺功能控制后血糖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甲亢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NGT、IGR、T2DM患者115例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