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在脉络膜黑色素瘤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第二常见形式,也是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约占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的70%。目前,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主要以放疗和手术切除为主,或二者结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死亡率高达50%,这主要是因为它的潜伏期很长,而且有转移到肝脏(90%)、肺(24%)、和骨(16%)等的重要器官的倾向。临床研究显示,转移性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值小于1年。影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大小、发病年龄、家族史及药物治疗史等,但最关键的因素是患者诊断时的肿瘤进展情况。因此,必须更好地了解控制脉络膜黑色素瘤发病和进展的分子机制,以便为有需要的患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肿瘤细胞不断地经历自身表观遗传学变化以达到其存活并不断增殖以及侵袭转移的目的。例如,一些实体癌细胞能够脱离原位逃逸到体循环。在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它们失去了上皮细胞的特性,而获得了间质细胞的特性,因而使其获得了更便于移动的形态。这个过程被称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相关研究证实,EMT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其发生和发展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发现脉络膜黑色素瘤新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EMT的发生和发展受到EMT激活转录因子(EMT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s)的严密调控,包括Snail,Slug,Twistl,ZEB1等。研究表明,这些EMT激活转录因子非常不稳定,它们的蛋白水平受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的严密控制。UPS作为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质控系统,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其机制的探讨将为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泛素化降解的过程涉及到Ub(ubiquitin,泛素小分子),E1(泛素激活酶)、E2(泛素结合酶),E3(泛素连接酶)和26S蛋白酶体的一系列反应,其中E3连接酶的功能是特异性识别底物蛋白,因此E3连接酶是UPS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在本课题中我们提出,E3连接酶TRIP的高表达可明显下调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且能够明显抑制EMT进程。同时,TRIP可直接与EMT激活转录因子Twistl结合,促进其K48偶联的泛素化,并介导其降解。因此我们提出,TRIP作为一个新的EMT调控因子,可通过介导Twistl的泛素化降解来抑制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EMT进程,从而抑制其增殖和转移。研究目的:1、明确TRIP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2、探讨TRIP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程中的功能;3、研究TRIP的作用靶点及具体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通过提取TCGA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TRIP表达高低与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率及转移与否的关系检索并分析人类基因组数据库(TCGA)的RNA-Seq数据。将75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组织中TRIP与内参的差值△Ct与cut off值5.5315相比,△Ct<5.5315呈低表达,△Ct≥5.5315呈高表达。低表达和高表达者分别为24例和51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Student t test分析高侵袭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类型M3和低侵袭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类型D3中TRIP的表达差异。2、TRIP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2.1 TRIP干扰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设计TRIP的特异性小干扰RNA,分别把对照siRNA和TRIP siRNA转染入M619 或 OCM-1 细胞,48h 后,①Western blot检测TRIP表达情况,确定干扰效率;②利用MTT法检测TRIP干扰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中的作用;③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TRIP干扰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2.2 TRIP高表达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分别将空白载体和TRIP高表达质粒转染入M619或OCM-1细胞,24h后,①Western blot检测TRIP表达情况;②利用MTT法检测TRIP高表达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③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TRIP高表达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3、TRIP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EMT进程中的作用3.1 TRIP干扰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EMT进程中的作用分别将对照siRNA和TRIP siRNA转染入M619或OCM-1细胞,48h后,RT-PCR 及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 EMT 相关分子标记 E-cadherin、N-cadherin 及Vimentin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3.2 TRIP高表达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EMT进程中的作用分别将空白载体和TRIP高表达质粒转染入M619或OCM-1细胞,24h后,RT-PCR 及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 EMT 相关分子标记 E-cadherin、N-cadherin 及Vimentin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4、TRIP调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EMT进程的分子机制4.1 TRIP对EMT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在M619细胞中高表达或干扰TRIP后,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Slug、ZEB1、Twist1)的表达水平。4.2 TRIP与EMT相关转录因子的结合情况4.2.1在HEK293T细胞中分别共转染带有不同标签的TRIP质粒和Snail、Slug、ZEB1、Twistl质粒,co-IP结合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RIP与这些蛋白的结合情况,寻找作用靶点。4.2.2在M619细胞中检测内源性的TRIP与以上实验找到的靶分子的结合情况,进一步验证其作用靶点。4.2.3在HEK293T细胞中分别共转染带有不同标签的TRIP WT质粒、活性区域缺失的TRIP △C51质粒及其靶分子质粒,co-IP结合Western blot实验明确TRIP与其作用靶点的结合位点。4.3 TRIP对其靶分子泛素化的影响4.3.1将带有不同标签TRIP、靶分子及泛素质粒共转染入HEK293T细胞,co-IP结合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RIP对其作用靶分子蛋白泛素化的影响。4.3.2在M619细胞中干扰TRIP,检测TRIP对其靶分子泛素化的影响。4.3.3将E3连接酶活性位点(5个半胱氨酸)突变的TRIP CA质粒及靶分子质粒共转染入HEK293T细胞,co-IP结合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对靶分子泛素化的影响。4.3.4将带有不同标签的TRIP质粒、靶分子质粒及泛素野生型、K48或K63泛素质粒分别共转染入HEK293T细胞,co-IP结合Western blot实验明确TRIP调控靶蛋白泛素化的具体形式。4.3.5在M619细胞中干扰TRIP,进一步确定TRIP调控靶分子泛素化的具体形式。4.4 TRIP的E3连接酶活性位点缺失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分别将TRIP WT、TRIP C5A及TRIP △C51质粒和空白载体转染入M619细胞,24h后,①利用MTT法检测各个突变体质粒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②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突变体质粒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1、TRIP的低表达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不良预后相关。我们首先检索了人类基因组数据库(TCGA)中的RNA-Seq数据,发现在75个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TRIP高表达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表现出较好的总生存率(OS)(p<0.0001)。另外,在高侵袭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类型M3中TRIP的表达低于低侵袭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类型D3。2、TRIP下调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MTT及Transwell结果显示,干扰TRIP可明显增强M619和OCM-1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水平;相反,TRIP高表达可明显下调M619和OCM-1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水平。3、TRIP抑制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EMT进程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RIP高表达可增强M619和OCM-1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降低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干扰TRIP可降低M619和OCM-1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增强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4、TRIP靶向作用于Twist13.1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IP可特异性负调Twist1蛋白水平的表达,而对其它EMT激活转录因子(Snail、Slug、ZEB1)的表达影响不大。3.2 co-IP结果显示,TRIP可与Twist1直接结合,与其它EMT激活转录因子不结合。5、TRIP促进Twist1 K48位的泛素化,从而介导其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4.1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RIP对于Twist1的降解作用依赖其E3连接酶活性。4.2 co-IP结果表明,TRIP通过其N-末端RING结构域与Twist1结合。4.3外源及内源性泛素化实验结果证实,TRIP可促进Twist1 K48位的泛素化,而对K63位的泛素化影响不大。6、TRIP抑制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功能依赖其E3连接酶活性通过点突变或缺失突变将TRIP的E3连接酶活性位点突变或敲除后,TRIP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消失。结论:1、TRIP的低表达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不良预后相关2、TRIP下调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3、TRIP抑制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EMT进程4、TRIP靶向作用于Twist1,促进其K48偶联的泛素化,并介导其降解5、TRIP抑制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功能依赖其E3连接酶活性创新点及意义:1、利用细胞功能学实验证实了 E3连接酶TRIP可显著下调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并抑制其EMT水平;提出TRIP可抑制转录因子Twist1的表达,而对于其它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影响不大。这些结果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尚未见报道。2、本研究首次证实了 TRIP在脉络膜黑色素瘤增殖和迁移中的调控作用并阐明了分子机制。首次提出并证明TRIP可通过其E3连接酶活性来调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为寻找基因转染防治相关恶性肿瘤的免疫调节疗法提供新途径;研究了TRIP的重要功能域,为设计合成以TRIP为干预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在我国黄海海域,浒苔绿潮已经连续爆发13年,不仅严重威胁了周边海域的生态健康安全,也为沿海城市的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控浒苔绿潮的发生是当前的首要问题。目前,黄海浒苔绿潮的起源等问题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黄海的浒苔绿潮最初形成于苏北浅滩的紫菜养殖区,该区域中含有大量的浒苔微观繁殖体,成为黄海浒苔绿潮
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一类球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隶属于厚壁菌门,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链球菌属。这些细菌细胞分裂时总是沿一个轴,所以通常成对或者链状的。因为这些特征,他们被称作“链球菌”,区别于可以沿多个轴分裂而形成一团细胞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其广泛存在于环境和人体。链球菌属包含了很多个种,既有对人类有益的菌种也有许多致病菌种。有一些链球菌能够引起
来源于植物的木质纤维素产量巨大、来源广泛,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木质纤维素由于其自身复杂的结构而导致其较低的降解转化效率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了众多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及其纤维素水解酶系,并对纤维素的生物降解过程提出了多种机制阐述,为实现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可再生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好氧的革兰氏阴性菌Cytophaga hutchinsonii具
RARA融合基因阴性早幼粒细胞分化急性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深入,也是疗效最显著的一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该病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阐明也是最透彻的。17号染色体上的RARA基因发生断裂重排,与其它基因结合产生X-RARA(X代表一系列伙伴基因)融合基因是APL最重要的驱动基因突变。最常见的重现性染色体异常是15和17号染色体易位,即t(15;
研究背景与目的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的分级评价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1]。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高致死性恶性肿瘤,占世界癌症发病率的第6位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在中国发病率居第二位,每年有超过50万的新发病例[2,3]。HCC常发生于已有肝硬化或者慢性肝炎的病人,通常在晚期发现,因此相关死亡率相对较高,五年生存率低。动态增
制造和使用毒素是生命体最常见的生存竞争策略。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蛋白质毒素分泌到环境中或直接输入相接触的其他细胞。这些蛋白质毒素大多具有酶活性,能够破坏靶细胞的重要细胞成分,如DNA、RNA、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等等。细菌还会产生与毒素蛋白相拮抗的免疫蛋白,以保护细胞免受自身或其他细胞的毒素所害。编码毒素蛋白及其相应免疫蛋白的基因通常在细菌基因组中位置相邻,从而构成毒素-免疫蛋白系统。许多研究显
植物离体器官发生是指植物的离体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离体苗、根或花芽等器官的过程。拟南芥离体苗再生包括愈伤组织形成和离体苗再生两个步骤。其中,体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脱分化)是愈伤组织形成的起始步骤,亦是离体苗再生关键步骤。因此,开展愈伤组织起始的分子机理研究对于全面解析植物细胞全能性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生长素响应因子ARF10是愈伤组织起始的关键调控因子。为了挖掘更
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导致的死亡率居第七位。食管癌主要分为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两者发病都呈现出区域性。中国食管癌中90%-95%为食管鳞癌,而食管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在我国北方,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交界处,尤其是河南安阳地区,食管鳞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方。针对这一特点,目前研究集中在当地微量元素、饮食习惯、微生物等方面。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上述高发地区,食管
研究背景中耳炎(Otitis media,OM)作为耳鼻喉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病诊量较大,尤以儿童常见。国内没有确切的OM发病率报道。据欧洲和美国等报道,3岁之前大约80%的儿童经历过至少1次OM。OM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可引起30%~60%的OM。对于目前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临床棘手问题是OM频繁发作,导致的中耳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引起患儿鼓室硬化、中耳黏连以及并发中耳胆脂瘤
先前,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是作为临床上一线的广谱最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此外,它还经常被应用于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药物。近期,由于其低成本和有利的安全性,丙戊酸(VPA)已被认为是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的新型候选的备用药物。肝细胞癌(HCC)是现今社会上比较高度流行和致命的癌症,肝细胞癌的治疗在过去几年中虽然已经有了长足进展,但预后仍较差,生存期常不超过一年,现今的常见主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