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卒中后癫痫(Post stroke epilepsy,PSE)发作的影响。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Immune neuro endocrine network,I-N-EN)的角度,探讨他汀类药物与PS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部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61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将患者分为非PSE组(单纯脑卒中后未发生癫痫者)和PSE组(脑卒中后发生癫痫者),非PSE组共151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1.32±7.95岁,男性:90例,女性:61例);PSE组共11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81±8.87岁,男性:72例,女性: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比较两组中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比例,两组中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血清CRP、IgE、IgM、IgA、IgG水平。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他汀类药物对卒中严重程度的影响及与PSE关系。用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比较两组患者累及皮质和脑叶与PSE发作之间的关系,评估他汀类药物对卒中部位的影响及与PSE关系。结果:非PSE组和PSE组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卒中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SE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P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p<0.01)。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PSE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非P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PSE组患者血清IgE水平显著高于非P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非PSE组和PSE组患者血清IgM、IgA、Ig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t=0.58,t=0.50,p>0.05)。PSE组患者NIHSS评分高的比例显著高于具有较高比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非PS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5,p<0.01);PSE组患者中累及皮质和脑叶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具有较高比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非PS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5,p<0.01;χ2=32.19,p<0.01)。结论:卒中和癫痫都与免疫相关,免疫功能状态影响卒中转归,PSE患者免疫功能存在显著紊乱。他汀类药物影响卒中严重程度和PSE发生,NIHSS评分是一个较好指标,NIHSS评分越高,PSE发生率越高。他汀类药物减轻卒中严重程度减少PSE发生,在病变部位与PSE的关系中,累及皮质及脑叶的脑卒中患者PSE的发生率高,他汀类药物降低皮质和脑叶受累程度,减少PSE发生。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免疫调节途径降低PSE发生率,其免疫调节是未来PSE研究和治疗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