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生物分子跨膜输运的分子模拟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oda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键界面。在人体内,一些小分子主要通过渗透方式或特定通道跨膜输运,而一些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则主要通过内吞方式跨膜输运。与此类似,人工合成的纳米材料采用渗透或内吞这两种方式进入细胞。深入研究纳米材料/生物分子与细胞膜的界面作用,不仅能够加深对一些基本生命过程的理解,同时也能对它们在各个(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使用跨尺度分子模拟方法以及膜弹性理论,刻画了纳米粒子、生物分子跨膜输运的热力学行为及动力学过程,深入研究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界环境对细胞输运效率的影响,并揭示了不同情况下跨膜输运的物理机制,为实验上设计新型纳米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第一章,我们介绍了细胞膜的背景和相关理论,并围绕细胞膜的跨膜输运问题,分别介绍了细胞膜和纳米粒子/生物分子各自的特点和相互的联系,包括它们的研究背景和在体内的跨膜输运过程。在第二章,我们介绍了常用于研究纳米粒子/生物分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方法。首先详细描述了本文中使用的耗散粒子动力学和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以及这两种方法中的参数(力场)选取思路和相关理论基础;接着介绍了分子模拟中常用的自由能计算方法;最后我们还简要介绍了本文中所使用的分子模拟软件。在第三章,我们研究了纳米粒子的跨膜输运(内吞)问题,在提高纳米粒子的跨膜输运效率的基础上,精确调控它的跨膜能力。我们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系统地研究了一种纳米粒子复合体(通过聚合物链连接的两个纳米粒子)的细胞内吞行为。研究发现,这种复合体在细胞摄取过程中表现出协同包裹作用,比单个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摄取(内吞)效率。此外,我们还讨论了聚合物链的理化性质对纳米粒子复合体摄取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聚合物的长度、刚性和疏水性对它的摄取能力起着重要影响,而聚合物内部的化学键强度则影响不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通过调节聚合物的刚性,还可以使纳米粒子复合体牢固地粘附在细胞膜表面而不被细胞内吞,从而实现对纳米材料不同生物医学功能的调控。在第四章,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纳米材料的跨膜输运(渗透)问题。通过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系统地研究了表面修饰全氟辛硫醇(和作为对照的辛基硫醇)的金纳米粒子渗透进入细胞膜的物理机制,以及这两种纳米粒子对细胞膜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细胞膜中的磷脂类型和膜表面张力对这种氟化金纳米粒子的渗透能力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两种纳米粒子在水中及渗透过程中的表面配体分布,我们揭示了两者的渗透特性,即氟化纳米粒子具有双疏性(疏水且疏油),而烷烃链修饰的纳米粒子仅表现出疏水性。最后,我们发现通过调节纳米粒子表面配体的氟化程度,可以增加纳米粒子的渗透能力。在第五章,我们研究了生物分子的跨膜输运(渗透)问题。与尺寸较小的纳米粒子类似,生物分子的渗透机制和生理毒性与它自身的结构特性高度相关。我们深入研究了一种pH敏感的多构象异构生物分子(胆红素)渗透进入细胞膜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系统考察了不同构象的胆红素和细胞膜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作用方式,发现在正常生理环境下,Z,Z-构象的胆红素占主导,其主要表现出疏水性,从而易嵌入到细胞膜的内部(磷脂尾部疏水区域)。然而在外界蓝光照射条件下,胆红素会从Z,Z-构象转变成E,E-构象,表现出一定的亲水性,尤其在细胞膜表面发生聚集时自身的渗透能力大幅降低,从而有效降低它的细胞毒性。我们的研究结果对理解胆红素穿膜的微观机制,特别是蓝光照射用于胆红素代谢乃至治疗黄疸的科学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第六章,我们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可能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贻贝类生物仿生肽的合成及在多种骨科植入材料表面的改性应用目的:合成可生物正交的贻贝生物仿生肽,并研究其在多种固体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可能。方法:基于标准的芴甲氧羰酰的固相肽合成策略合成含有二苯并环辛炔(Dibenzocyclooctyne,DBCO)功能团的贻贝生物仿生肽DOPA4-DBCO。在各种固体材料的表面,如聚苯乙烯片(制作细胞培养皿的材料)、玻璃片、不锈钢片及骨科临床常用的钛金
学位
研究背景: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是一种来自于胸腺上皮细胞的不太常见的肿瘤,以上皮细胞的异常性过度增殖为主要特性,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为0.2%至1.5%。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TET分为胸腺瘤(thymomas,TM)和胸腺癌(thymic carcinomas,TC)。研究者据上皮细胞的形
学位
PET/CT显像已广泛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价等,但多限于常规单次显像。显像剂18F-FDG不是肿瘤特异性显像剂,一些炎症病变也可不同程度摄取18F-FDG,并且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对18F-FDG的摄取也与其微血管密度、组织学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等因素相关。所以,常规单次显像可能会低估病变对18F-FDG的摄取能力,采用双时相显像技术可在一定程度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有关双时相显像对乳腺癌
学位
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矿床类型,目前国内已发现了百余个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辽东地区是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区之一。辽东地区经历了古元古代裂谷期、吕梁期以及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并不同程度伴随有成矿作用。区内赋存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的含金建造经历了多期地质作用,其中古元古代裂谷发育晚期阶段在粘土质-半粘土质细碎屑岩建造中形成了含金建造,盖县岩组、盖县岩组与大石桥岩组三段四
学位
糖萼是由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等物质组成的细胞表面覆盖物,脓毒症时可出现糖萼的降解和破坏。脓毒症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机制非常复杂,对糖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有限,有动物研究显示糖萼破坏可能加重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肺损伤。本研究拟通过临床试验探讨脓毒症ARDS患者内皮糖萼破坏与炎症反应和肺水肿的关系;拟通过动物实验
学位
第一部分维生素D缺乏小鼠卵巢组织的微小RNA测序分析目的维生素D不仅与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关,而且与许多其他病理状况密切相关,本研究拟寻找维生素D缺乏引起生殖系统紊乱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以及信号通路,以探索维生素D在调节女性生殖系统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维生素D缺乏小鼠模型;2.ELISA 检测小鼠血清中 25 羟基维生素 D3(25 hydroxyvitamin D3,25,(OH)D3)、雌二
学位
研究背景: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又以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最常见;由于早期特异性症状较少,经常会导致延误诊治;肺癌早期切除率仅为20%左右,术后远期复发率为50%,5年中位生存率仅为10%左右。Lnc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
学位
胃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胃癌早期没有明显标志物,导致绝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虽然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但是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标志物,分析胃癌发生的具体机制,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作用。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nt的非编码RNA,主要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
学位
目的:阐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AMSCs-Exos)对脓毒症急性 肾损伤(sepsis-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SAK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抽脂术获取人体脂肪组织,分离纯化AMSCs并鉴定,超速离心方法提取AMSCs培养液中的外泌体并鉴
学位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聚合物溶液在特定环境中通过高压电场实现溶剂蒸发,或是利用熔体产生的带电射流经凝固后形成纳米纤维。用该技术制备纳米级纤维具有很多优越性,如孔隙率较高、直径较小等。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过滤等领域。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以下特性:(1)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较高,可用于模拟原生的细胞外基质拓扑结构;(2)通过调节电纺溶液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