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间非均衡增长的现象,东、中西部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渐凸显。各区域的要素禀赋和要素集聚是产生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而作为现代市场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产业集聚类似,金融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金融集聚的现象。金融集聚现象的出现吸引着逐利性要素向其靠拢,加剧中心城市的金融极化效应,金融集聚由此引发的区域金融配置不均衡与要素禀赋加剧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中国各区域金融集聚与资本、劳动、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系数的对比研究,分析金融集聚与要素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本文根据1990-2012年中国四个地区,31个省(直辖市)域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经济发展差异、金融集聚和要素投入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各地区的资本要素和科技要素投入综合得分;选用HHI指数作为金融集聚的评价指标;建立变系数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计算全国、东、东北、中、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度、资本要素、劳动要素、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并给出实证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各区域金融集聚、资本要素、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等因素对各地经济增长的具有显著性的作用,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与作用程度都具有明显的差异。从金融集聚要素来看,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因地而异,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不一定是呈现正向关系。(2)各地区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呈现出分化的状态,各要素对各地区经济增长受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其他要素投入差异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3)金融集聚、资本要素、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等因素对各地经济增长的作用度差异明显。劳动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高;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也较明显,但作用方向受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模式影响;而资本要素与技术要素的贡献程度则相对稳定,正作用明显,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度高于技术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