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50、60年代的电力技术革命催生了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的乐观主义,20世纪80、90年代的电子技术浪潮造就了鲍德里亚“技术决定论”的悲观主义。两位学者的理论理路从理解媒介到批判媒介,理论视角从乐观展望到悲观透视,研究范式从技术的科学主义到社会的人本主义,这些转变源自时代变迁与技术升级。纵观前期研究,学界对两位学者媒介研究的梳理和反思大多体现在对两者理论的定性和各自理路的探析上,如将麦克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60年代的电力技术革命催生了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的乐观主义,20世纪80、90年代的电子技术浪潮造就了鲍德里亚“技术决定论”的悲观主义。两位学者的理论理路从理解媒介到批判媒介,理论视角从乐观展望到悲观透视,研究范式从技术的科学主义到社会的人本主义,这些转变源自时代变迁与技术升级。纵观前期研究,学界对两位学者媒介研究的梳理和反思大多体现在对两者理论的定性和各自理路的探析上,如将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视为一种先知性阐述,认为他对媒介的研究已经超出时代的发展,为人们理解媒介开辟了新的视角;对鲍德里亚的媒介研究更多的是将其定位到后现代主义的结构中,认为他的媒介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对媒介技术的悲观阐述。而对两位学者的媒介研究理论之间的时代逻辑关系与对媒介与空间关系研究的梳理研究却乏可陈善,鲜少有论述两者之间媒介研究的时代关系与相互借鉴。本文通过对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和鲍德里亚的仿真、内爆、超真实的概念进行理论脉络梳理与时代背景分析,寻求两者媒介研究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转换的动因与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出媒介研究与媒介技术之间存在的必然性联系,从而发现麦克卢汉到鲍德里亚的媒介研究实际上存在着媒介与社会空间关系上深入探究,是一个媒介技术与社会空间之间相互去魅与附魅的博弈过程。因此,笔者试图分析了两者媒介研究中存在的潜在的空间研究成分与特征,并提出对经典媒介理论研究中的空间研究进行挖掘,将其与当代媒介空间研究相连接进而实现理论上的对接与时间上的连贯的可能性思考。这一研究思路将有助于研究者在连续的媒介研究历史中寻求媒介技术发展与媒介研究的时代性差异和全局性规律,为当下媒介空间研究提供一些启发与思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后对其认知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和研究组(常规急性脑梗死药物+高压氧方法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治疗第7天以及治疗第30天NIHSS评分以及MMSE评分。结果 两组NIHSS评
目的:本研究通过质性访谈了解糖尿病足患者以及医务人员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认识和功能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较科学、合理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糖尿病足患者信息平台模块内容,旨在为设计该服务平台提供理论基础,以期更好地利用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满足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方法:1.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质性访谈法对12名糖尿病足患者和11名医护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分析糖尿病足患者以及医务人
在当今社会,节约能源,强化换热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题。湿空气凝结的换热方式在很多工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比如:航空航天工程,蒸汽动力工程,化学工程等。但目前为止,因为湿空气凝结的液滴的尺寸从成核到生长以及合并脱落是从纳米到微米再到毫米的延伸,这个过程差了六个数量级,以及现有的设备都有限,并不能清晰的观察刚开始成核时纳米尺度的变化,因此关于凝结的实验研究少之又少。目前为止,湿空气凝结液滴的生长过程和传
本论文基于离子自组装策略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添加剂与脂肪酸盐表面活性剂混合来构筑对外界环境刺激响应的复配胶束系统。刺激响应系统因具有特定的官能团可以对外界物理或化学刺激(如温度、p H、CO2、光等)响应从而改变自身的聚集体结构以及流变性能。通过流变、动态光散射(DLS)、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技术手段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来探究系统的流变性质、微观结构、
"三稀"矿产指由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和稀土金属构成的矿产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三稀矿产"作为战略性新兴矿产对尖端科技和国防军工具有重要用途,加快推进浙江省"三稀"矿产资源勘查,对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1三稀矿产资源概况浙江稀土矿产地共18处,矿点9处,矿化点15处,已发现的稀土矿主要分布于浙南的丽水、温州、衢州地区,其余在全省个别岩体风化壳或冲洪积层中亦有零星分布。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全球学习汉语的热情依旧高涨。不仅专业人士对中华文化研究有学术需求,普通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宝,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有着重要地位。《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经典的蒙学典籍,在古代识字教育、通识教育与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开始翻译中国的典籍,这些典籍的译本也随之传到西方,中外文化交流有了新
媒介记载是了解社会各阶层重要的历史记录,通过发掘媒介材料,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发现这一阶层的媒介诉求。就知识分子而言,考察相关媒介的报道,特别是对知识分子有专门诉求的媒介,就可能发现他们是如何被报道与塑造的。《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本研究选取报刊之灵魂的社论作为研究切入点,对《光明日报》元旦社论中知识分子的报道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报道来源、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性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转向”开始以来,翻译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拘泥于语言层面,而是将整个研究放在社会和文化这个大背景下综合考量。在这一时期,翻译研究学派创造了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其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所提出的操控理论,更是对后世的翻译研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高兴》是贾平凹于2007年写下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它着眼于进城后成为拾荒者的农民的生活
《文学中的英格兰:现代创作中的多种“英国特性”》是一部以英文创作的文学评论性作品。译者选取第六章“英格兰境内的英国人:沃和奥威尔”和第七章“拉金、贝杰曼和‘英格兰’的余波”中的一部分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材料。这两章讨论了四位作家及他们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其中两位小说家,分别是沃和奥威尔;还有两位诗人,分别是拉金和贝杰曼。原作者指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家深受一种悠久、复杂且成熟的文学传统的影响,并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