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γRⅡb在肿瘤患者外周血MDSCs及B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第一部分: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一组具有强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在人类,MDSCs的表型为HLA-DR(-)CD33(+);而作为一类重要的抑制性受体,Ig的Fc段受体Ⅱb(FcγRⅡb)在B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表面广泛表达,并介导对这些细胞的负向调节反应。我们前期在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荷瘤小鼠及肺恶性肿瘤细胞株3LL荷瘤小鼠体内发现,肿瘤组织、骨髓、脾脏、外周血中MDSCs均表达FcγRⅡb,且FcγRⅡb/-荷瘤小鼠脾脏MDSCs 比例增多;FcγRⅡb-/-MDSCs分泌的TNF-α和IFN-γ的水平增高,而IL-10、PGE2和TGF-β等具有负向调控功能的因子水平明显下降,过继输注FcγRⅡb-/-MDSCs,可延缓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推测FcγRⅡb缺陷调控MDSCs向免疫刺激表型转变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研究在小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皮肤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MDSCs是否同样表达FcγRⅡb;若表达,其表达量的高低在肿瘤中是否具有临床意义。第二部分:B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和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参与免疫应答,新近发现,B细胞内存在一种新的细胞亚群,即调节性B细胞。调节性B细胞通过分泌IL-10和TGF-α等抑制性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负向调控效应,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前期在小鼠体内发现一群高分泌IL-10的表型为CD19hiFc γRⅡbhi的调节性B细胞。本研究在小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皮肤、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同样存在这群细胞;如果存在,该群细胞占外周血B细胞频率的高低在肿瘤中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确诊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共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男女比例1:1,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58岁;皮肤鳞癌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8例,Bowen’s病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伴系统转移4例,无系统转移16例。收集苏北人民医院确诊肺恶性肿瘤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共89例,其中男71例,女18例,比例4:1;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62岁;按不同病理类型:肺小细胞癌27例,肺鳞癌28例,肺腺癌34例;TNM分期Ⅰ/ⅡA期12例,ⅡB/Ⅲ/Ⅳ期77例;浸润程度T1-2 20例,T3-4 69例;伴淋巴结转移16例,无淋巴结转移73例。取正常体检者外周血标本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男女比例6:5,中位年龄33岁。外周血标本均取自患者当日血常规检查,并取得本人同意。本研究采用流式检测术检测FcγRⅡb在正常人及皮肤、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MDSCs中的平均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Prism6.0软件分析,探讨MDSCs表达FcγRⅡb的平均MFI在肿瘤中的临床意义。第二部分: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确诊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共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男女比例1:1,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58岁;皮肤鳞癌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8例,Bowen’s病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伴系统转移4例,无系统转移16例。收集苏北人民医院确诊肺恶性肿瘤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共87例,其中男69例,女18例,比例23:6;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62.5岁;按不同病理类型:肺小细胞癌22例,肺鳞癌31例,肺腺癌34例;TNM分期Ⅰ/ⅡA期15例,ⅡB/Ⅲ/Ⅳ期72例;浸润程度T1-2 36例,T3-4 51例;伴淋巴结转移25例,无淋巴结转移62例。取正常体检者外周血标本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男女比例8:7,中位年龄30岁。外周血标本均取自患者当日血常规检查,并取得本人同意。本研究采用流式检测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FcYRⅡbhi B细胞占CD19+B细胞的比例。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Prism6.0软件分析,探讨CD19+FcγRⅡbhi B细胞频率高低在肿瘤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第一部分:FcγRIIb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MDSCs中的平均MFI较正常对照未见明显差别(P=0.201)。但在肺恶性肿瘤患者中,FcγRⅡb在外周血MDSCs中的平均MFI较正常对照明显上调(P=0.002);进一步研究发现,肺腺癌较正常对照FcγRⅡb在MDSCs中的平均MFI上调最明显(P=0.004),且肺腺癌与肺小细胞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5),此外,FcγRⅡb在MDSCs中的平均MFI与肺恶性肿瘤患者TNM分期(P=0.006)、是否伴转移(P=0.023)有关,而与肿瘤浸润程度(P=0.757)、患者年龄(P=0.326)及性别(P=0.427)无关。第二部分: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19+FcγRⅡbhiB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未见明显差别(P=0.685)。但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19+FcγRⅡbhiB细胞比例较正常人对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9),进一步研究发现,肺腺癌患者CD19+FcγRⅡbhiB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差异最明显(P=0.007),且肺腺癌与肺小细胞癌CD19+FcγRⅡbhiB细胞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7)。此外,CD19+FcγRⅡbhiB细胞比例在肿瘤浸润程度(P=0.048)、肿瘤分期(P=0.041)、伴发转移(P=0.015)方面均与正常对照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与患者年龄(P=0.191)及性别(P=0.536)未见明显差别。[结论]皮肤恶性肿瘤患者FcγRⅡb在MDSCs的表达水平及CD19+FcγRⅡbhiB细胞比例与该类疾病无明显相关性。而FcγRⅡb在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MDSCs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上调,其中肺腺癌上调最显著,且FcγRⅡb在MDSCs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此外,肺恶性肿瘤患者CD19+Fc γRⅡbhiB细胞比例在肺恶性肿瘤类型、浸润程度、TNM分期、伴发转移方面均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以上结果提示,FcγRⅡb在外周血MDSCs中的表达水平及CD19+FcγRⅡbhiB细胞比例也许可作为检测肺恶性肿瘤进程的有效评估指标。
其他文献
巴陵杜贵墀,晚清耆宿,于经学、文学均造诣匪浅。目前学界关于他的研究与其实际成就和地位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而对其家世、生平、交游、著述等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具有重要
隋唐文明灿烂辉煌,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高峰。隋唐时期形成了具有典型隋唐风格的文化体系。其中,丧葬文化是隋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隋唐人民丧葬意识的物质体现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噪声暴露是否对成年C57BL/6J小鼠耳蜗听神经造成损害。方法:选取24只听阂正常的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6只/每组),实验组按照暴露后时间分别为
传染病是一类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病毒和细菌是引起多数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基于Taq 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常用于病毒和细菌的诊断或
在分布式电源系统和微电网等应用中,双向DC/DC变换器在实现功率双向流动,连接能量端口以及储能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其中双有源桥(DAB)变换器易于控制,能够实现宽范围输入输出,易于模块化。双有源桥的控制方式主要是对变压器两端口的电压进行移相控制,传统的单移相控制,拓展移相控制,双移相控制等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如轻载失去软开关,电压电流应力大,产生回流损耗,传输功率大小受限制等。而随着变换器的功率等
《五雜組》是明代謝肇淛所撰的一部考據辯證類筆記。該書内容廣博,涉及明代政治、經濟、文化、社会等多個方面。該書也是漢語史、漢語名物學史、漢語訓詁學史的重要典籍。本
1.目的通过应用加味五苓散治疗高尿酸血症中湿热蕴结证的患者,观察加味五苓散对本病患者的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腺苷脱氨酶(ADA)、黄嘌呤氧化酶(XOD)以及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CK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损伤提供一种客观、便捷的新手段。方法:选
水墨动画一直是世界动画分支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的独特不仅是在造型美术的设计、镜头语言的安排和故事内涵的表达上,还在于它独树一帜的角色表演上。近些年,对于角色原画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大部分都聚焦在人物的动作设计上。对于鸟类角色的动作设计研究甚少,围绕水墨动画这一样式进行探讨的更是鲜见。虽然飞禽类角色在动画中一般作为配角而存在,但是其对整个影片的情感表达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为了促进水墨动画中角
双硫仑(disulfiram,DSF)是一种有近70年临床使用历史的酗酒治疗药物,其安全性已经得到广泛认证。双硫仑在进入血液后的代谢产物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iethyldithiocarbamic a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