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城市建设的综合发展和地铁交通系统的日益完善,地铁功能与结构布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开始逐渐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地铁站整体视觉形象建构重要性也被赋予了新的需求。在满足乘客基本交通需求之外,地铁站还与城市空间和文化记忆相结合,成为一座城市宣传地域特色文化、精神文明和城市记忆空间再现的重要载体,更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本研究试图讨论地铁站中的图像符号再现了怎么样的北京历史文化和城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城市建设的综合发展和地铁交通系统的日益完善,地铁功能与结构布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开始逐渐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地铁站整体视觉形象建构重要性也被赋予了新的需求。在满足乘客基本交通需求之外,地铁站还与城市空间和文化记忆相结合,成为一座城市宣传地域特色文化、精神文明和城市记忆空间再现的重要载体,更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本研究试图讨论地铁站中的图像符号再现了怎么样的北京历史文化和城市空间记忆空间?城市记忆空间是如何借助图像符号再现和生产出来的?意义又是怎么进入图像表述之中的?乘客是如何解读这些图像符号的,影响解读的原因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的城市文化记忆元素和特点,进行整体把握之后,根据北京城市文化的三个特点:皇家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分别选取了与之相对应的5号线换乘站雍和宫站、7号线虎坊桥和8号线南段的天桥站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叙事和空间生产理论对地铁站记忆进行分析。并从作为被看客体的地铁站和作为观看主体的乘客两方面,对北京城市文化在地铁站景观中的主体询唤和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本研究首先北京地铁站中城市记忆元素再现做一个大致的总结概括,其次利用图像叙事理论,对地铁站景观中的视觉符号的直接意指进行分析,接着运用图像叙事的含蓄意指和空间生产理论,考察地下景观中的空间生产,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地铁乘客对符号元素的解读及认同。研究结果发现:一、北京地铁站主要是通过时间、空间、文化三个维度,将城市记忆中的传统建筑、历史环境、以及城市生活中令人难忘的艺术元素融入地铁站的建设之中,使地铁站成为再现城市记忆空间的地下景观;二、地铁站作为被凝视的对象,通过地铁站名和意象性图像、历时性图像、共时性的图像的空间再现,展现了以皇家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为特征的北京历史文化;三、地下景观中建构出了北京“的“皇城”城市记忆,再现北京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从单一的政治空间走向多元城市记忆空间。这些图像符号在实际中运用了视觉符号、视觉形象,通过不同的文化意象将大众的“物质化”需求进行“精神化”的表现,地铁站向乘客传达城市文化的同时,也将我国从古传承的政治观念和人文观念在无形中传输给乘客;三、在对作为观看主体的乘客进行主体询唤时,发现由于询唤主体社会化环境的不同,会导致乘客对地铁中的图像符号有不同的解读,加上询唤群体的态度不同,会影响城市记忆的唤醒以及精神家园的建构。由于北京地铁站中所出现的皇家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都是在去语境的环境中呈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乘客。来自不同地区的乘客,在看到北京地铁站中图像符号后,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在他们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
其他文献
产品设计中概念设计为重要环节,关系着企业产品的先进性、安全性、高效性、环保性和可靠性。创新思维在概念设计中得到最大的体现,结合先进的创新方法开展设计研究,创造出具备良好性能和用途的产品。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难以适应复杂的产品创新,多种创新方法集成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仿生学与可拓学集成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为驱动产品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围绕以下5个部分开展研究:(1)基于需求的产品分析模型
20世纪70年代,过程教学法把反馈概念引入写作教学,教师反馈被认为是教师评价学生写作表现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根据反馈的形式,反馈可分为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国内外学者对这两种反馈形式孰优孰劣尚无定论。基于此,本研究将相关的反馈理论与高中写作教学实践相结合,对传统的教师反馈形式——书面直接反馈,即直接在学生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给出整体分数——加以改进。研究者采取书面间接反馈加教师会谈的
自2014年核心素养理论的首次出现起,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到2016年年底,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建立使核心素养进入到了课程,走进了中小学,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进入到学校、进入到课堂,必然会对教师教学做出一些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
国家振兴靠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又是提升教育质量与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农村小学语文初任老师的专业发展方面,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期望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为农村小学语文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贡献。在阅读大量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初任语文教师的文献及相关政策后,进入真实的研究现场,收集有关农村语文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全新的小学语文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当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被选入教材中、走进课堂时,就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相应的儿童文学素养,架起一座儿童与儿童文学的桥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不仅能优化小学语文教材编排,还能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更能帮助小学生扩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量,开阔视野。论文以郑州市X小学的全体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
工作投入(work engagement)是近年来一直被学者广泛研究的主题。工作投入是指个体在工作中以活力、奉献和专注为特点并与工作有关的积极、愉快的工作状态。已有研究对于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在个人资源和工作资源两部分,但是对职场中工作事件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还缺乏充分的认识。职场负面八卦是普遍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事件,是员工在职场中感受到的他人在背后谈论或恶意散播其个人的负面消息。职场负面八
我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9条对数据跨境传输合同内容作出了限定。但数据跨境传输标准化合同在标准化程度、合同条款结构和内容类型等方面仍然存在理论逻辑不清、条款内容可操作性弱等问题。结合我国风险可控式的数据安全立法目标来看,标准化合同的制度功能不在于直接监管数据处理者,而是建构数据跨境传输的可信任状态,以此协调数据安全与数据流动的价值冲突。标准化合同规制逻辑是通过设定私法义务将数据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们慢慢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近几年来,游戏化教学受到大范围地欢迎,被不断地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部分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课堂的需要,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下降。面对这一状况,本文借助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将游戏化教学运用到高中信息技
问题提出素养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积极提出问题。但是小学中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其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问题提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研究以小学中段学生问题提出素养为研究主题,以语文学科为例,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新乡市一所市属小学中段学生的问题提出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突发事件不仅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小学生学习,还会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打断教师的教学计划,最终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提高小学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认识,提升小学教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水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访谈和观察法,将河南省Z市某小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