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人身损害赔偿金的归属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妻一方所得人身损害赔偿金,应当属于夫妻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学界历来存在争议。我国现行《婚姻法》将人身损害赔偿金规定为夫妻个人财产,但该规定之缺陷甚为明显。一方面,由于立法上条文之间存在冲突,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适用混乱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该规定在理论上与婚姻家庭法的价值相悖,违背了婚姻家庭法的伦理价值和公平价值,不仅未能达到保护弱者利益的目的,还破坏了夫妻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婚姻家庭秩序的稳定。在我国离婚率逐年攀升,婚姻不稳定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建立稳固的婚姻家庭制度,已成为当代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一种新型视角对人身损害赔偿金之归属进行价值考量,将人身损害赔偿金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并配以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救济机制,以此保障夫妻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婚姻家庭秩序的和谐稳定。本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4个部分,共计2.5万字第一部分,我国理论界的争议与立法规定。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理论界关于人身损害赔偿金在夫妻之间应当如何归属的争议,以及我国现行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对该问题的规定。第二部分,我国婚姻法的制度缺欠与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该部分通过分析现行制度在立法上、司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阐述了婚姻法将夫妻一方人身损害赔偿金规定为夫妻个人财产的不合理之处。第三部分,价值理念的重新考量。该部分首先论述了现行制度与我国婚姻家庭法的价值理念的具体冲突,继而提出了以婚姻共同利益为视角重塑价值理念的正当性,以及婚姻共同利益对于完善现行制度的指导意义。第四部分,夫妻一方人身损害赔偿金归属制度的完善。该部分提出了对于解决当前问题的建议,包括确立人身损害赔偿金的夫妻共有属性、增加人身损害赔偿金的管理规定、制定人身损害赔偿金的分割机制等。通过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救济制度,保障身体受损害方配偶的治疗、平衡夫妻双方利益,维护婚姻家庭秩序。
其他文献
随着特征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稀疏编码作为一种高效简洁的特征学习算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稀疏编码模拟生物的视觉感知系统中视觉皮层简单细胞只对具有特定方向及宽度的刺
1966年至1976年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使得中国美术界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一片混乱。文革时期的文艺大都深深烙上了政治的印迹,在文艺作为革命的武器,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人们对于信息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从根本上使网络攻击被挡在需要保护的网络
百合鳞茎是最早的药食同源食品之一,富含多酚、生物碱、皂甙和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以“卷丹百合”为材料,提取百合鳞茎中酚类物质(Lily bulbs polyphenols,LBP),鉴定LBP中酚类物质组成,并通过模拟体外消化研究酚类物质变化;进而在体内外研究了 LBP的抗氧化作用及降脂作用。研究结果为百合鳞茎酚类物质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百合鳞茎多酚的提取、
目的:系统性评价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TPOAb)对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
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数字信息、物联网的时代,其发展趋势是万物网络相连,相对应的保障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各种网络安全设备防御性能的提升以及防范技术的革新,网络
近年来,随着移动手持设备的普及,涌现出众多内容丰富的应用,使得移动设备的性能和能耗问题日益突出。计算迁移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解决方案,它通过将移动应用的“计算”任务
近几年,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衰减,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也日益激烈,对于新能源的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众多的储能设备中,超级电容器以充放电快、循环寿命长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虽然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循环寿命,但比电容较低、表面疏水等问题,因此需要将碳材料与其它赝电容材料复合或杂原子掺杂,制备成纳米复合材料,既能得到较高的比电容、改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由β-淀粉样蛋白单体分子(β-amyloid,Aβ)聚集形成具毒性作用的寡聚物而引起主要以记忆力下降和脑部形成老年斑、
在互联网的发展日益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时代,社交网络已经与现实交际圈越来越相似,甚至已经无法分割,这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生活中最重要的方式。网络时代的社交,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