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应急服务路径选择及车辆分配算法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路网越来越复杂,居民出行具有高度集中、方式多元等特点。近年来,城市突发事件数量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交通疏散面临许多困难。首先,城市弱势群体无法依靠自身快速疏散,第二,私家车疏散效率低、随机性强、脆弱性高。为了提高应急疏散的效率和可靠性,本文研究了基于公交车和专用道体系的应急疏散规划方法,为我国城市交通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以城市突发事件下受影响区域的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可用集结点选址、公交车辆疏散方案设计等问题,建立了集结点、避难点选址模型和疏散路径选择及车辆分配模型。提出了模型参数标定、效果评价的方法。
  首先,分析了突发事件的特征,研究了不同类别突发事件的强度、影响范围,并对其分类分级。接着研究了公交疏散的影响因素,包括站点布局、事件类别、区域尺度、客流量、路网结构等,建立备选集结点的序关系分析法(G1法)模型。考虑居民至备选集结点的步行距离、备选集结点自身的可靠性两大因素,建立基于P-中值的可用集结点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
  其次,根据抗灾能力、可达性、避难设施完备性等指标,建立基于G1法的避难点模型,并利用模型对避难点进行筛选得出避难点的数量及位置。在此基础上,对可用集结点与避难点之间的公交车辆疏散路径进行了研究,利用公交专用道的路阻函数模型的得出路段行驶时间。结合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出各疏散路径耗时,并以公交应急疏散路径中最大耗时路径的耗时最短为目标,以疏散人数、车辆数量、避难点容量为约束条件,构建疏散路径选择及车辆分配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得出合理有效的方案。
  最后,以某城市中心城区为例,假设了突发事件和事件影响范围的属性信息,制定公共疏散方案。结果表明:1)影响区域的疏散人数及避难点容量对公交车辆的往返次数有影响;2)备选集结点的疏散人数和到可用集结点的距离对可用集结点的选址有影响;3)考虑公交专用道的疏散路径方案有利于提高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90后”大学生正逐步成为当下高校学生群落的主体。文章以探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概论》课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特点 教学实效性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27—03  自2008年以来,随着“90后”
期刊
There is an amount of fibers used for thermal fabrics in textile market nowadays,such as wool,kapok and some types of synthetic fibers.A polydihydricals alcohol terephthalate,its trademark is Sunlite,was introduced into the market.It has a hollow space in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也大量增加,当前我国年机动车生产量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虽然城市的路网规模也在大幅度提升,但还是承担着相当的交通压力,而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复杂性,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拥堵与交通污染等问题,所以如何有效的解决实际道路交通问题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跟驰模型在研究车辆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也能对未来智能交通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而元胞自动机模型作为科学合理的微观交通流仿真模型是研究交通控制手段的关键,仿真模拟出来的车辆动态细节变化也非常直观。
集装箱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枢纽节点,不仅是实现水路运输方式与陆路运输方式转换的关键所在,更能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港口所辐射的腹地区域也越来广,与腹地经济互动也越发频繁,腹地区域内货运需求不断增长,港口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支撑作用愈发显著。同时,国家明确提出交通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要求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然而目前港口交通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港口压力过大、集疏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影响着港口及腹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在港口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形势与
随着经济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进出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场的车辆增多,导致车辆在出入口处及停车场内部交通冲突严重,造成交通资源浪费、出行费用增加。因此,为了改善这个现状,本文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场的交通动线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处及内部的交通状况。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商业综合体停车场研究现状的总结,详细的分析了商业综合体停车场的停车特征、出入口处以及停车场内部的交通运行特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场交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它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形成了大量的新兴产业。网约车是“互联网+经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正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出行。网约车具有方便快捷,价格实惠的特点,使得它占领了大量的市场,压缩了巡游车的生存空间,导致市场混乱。由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才使得出租车市场趋于稳定。针对以往在出租车出行选择研究中很少考虑心理潜变量的影响,本文引入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出行者心理因素潜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这些潜变量与出租车出行意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融合潜变量的混合二项logit模型,并进
编者按:2011年岁末,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二次探底”的震荡之中,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相当复杂严峻的形势,这对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后四年发展必然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2011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城市经济的走向等问题自然成为与会学者、专家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在论坛上就此发表了主题报告,笔者在论坛期间就此问题访问了他。    
期刊
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道路建设标准应当因地制宜,为克服较大高差,避开不良地质带等,小半径曲线隧道方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国内外小半径曲线隧道罕见,相关规范也缺乏具体要求,因此,进行小半径曲线隧道的交通特性研究与行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对我国隧道的运营安全有重大意义。
  本文首先对城市小半径曲线隧道的半径取值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小半径曲线隧道同直线隧道中车辆行驶的偏移值的差异,分析小半径曲线隧道上下行不同车道的偏移值差异;利用小半径曲线隧道的偏移阈值,结合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驾驶员的行
摘 要:文章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角度论述了教育财政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必要性、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后,进一步指出了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教育财政应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财政 成本分担 政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057-02     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理论是美国教育经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