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质量因子的市值效应 ——基于中国A股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shilei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值效应以及市值因子一直在资产定价模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学界的Fama-French三因子、五因子模型中或是业界的MSCI BARRA模型中均可见其身影。但自从1981年Banz首次提出市值效应以来,学界不断有研究发现市值效应在美股中日益趋弱,并且在各个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差别较大。而我们在本文中发现自2010年以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市值因子SMB在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同样不佳,显著性也较低。质量因子则是一种完全由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构成的因子,其首次由AQR的Asness等人提出,他们认为股票的质量是这样一种特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股票质量越高,其要求的价格越高。在本文中以股息现金流折现模型为着手点,从股票盈利性(Profitability)和成长性(Growth)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股票质量评分Quality以及质量因子QMJ,我们在自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共计十年的回测区间中发现高质量评分的股票相对于低质量评分的股票收益更高。同时,我们发现质量效应也是一个A股中存在的异象,做多高质量股票做空低质量股票构建的QMJ因子包含着不能被当前常见资产定价模型解释的部分。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了股票的市值与质量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大市值的股票主要多为质量评分较高的股票,而小市值股票则主要多为着质量评分较低的股票。采用双重分组的方法控制了质量效应和市值效应的相互干扰后,本文发现:在控制了质量因子后,市值效应显著增强;而在控制了市值因子后,质量效应也得以显现。我们仿照Fama等人构建SMB因子的方法对市值和质量评分双重分组,从而构建了新的市值因子SMBQ。原本在SMB因子中表现不佳的市值效应在SMBQ因子中得以复现,并且稳定性也有所提升。最后,我们分别用SMBQ因子取代常见资产定价模型中的SMB因子,包括Fama等提出的三因子模型FF3,Carhart等提出的四因子模型C4以及Liu等提出的新三因子模型CH3,构建了新的因子模型。实证结果发现,新的因子模型在解释股票收益率时的效果相比于原定价模型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当前城投政策仍然维持着宽松预期,但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加剧、城投非标违约频现的风险不容小觑,“城投信仰”的普适性和保障度已然发生变化,投资者对于城投债风险的判断和定价也将考量更多的因素,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城投债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待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同时,考虑到城投债的一、二级市场在定价流程、交易规则以及参与者上的显著不同,对城投债的发行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区分与对比,以探究城投债一、二
学位
业绩承诺的制度安排是基于我国的特殊市场环境并借鉴国外PE投资中的对赌协议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在为了减少在并购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可能对中小投资者造成的利益损害。该制度自2008年5月开始实行后便成为上市公式并购重组交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实际运用当中也产生了高业绩承诺与股价之间互相推高进而对并购交易正常的市场定价机制产生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对众多投资者的在进行投资时的决策产生影响。201
金融创新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逐步发展中日渐扩大,随着银行自身规模逐步扩张、非银行机构功能的替代以及外资银行介入等因素,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利息模式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方面投入更大的创新力量。在十九大报告中,金融创新被赋予了是金融发展的源动力的作用;从金融强国建设角度,2018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也指出,将加大金融改造升级、转型工作,提升金融创新的研发应用效率。虽
中国经济在经过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后逐渐放缓,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处于转方式、调结构和换动力的关键期。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和资源、人口红利的消失,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与此同时,产能过剩、供需失衡问题更加突出,消费对生产领域的拉动作用有待提高,如何创造新的有效需求缓解产业结构固化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消费信贷作为刺激消费需求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为生产领域提供必要的产
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中,消费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途径已经不容忽视。如何刺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就要从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入手,而在当前消费信贷迅速发展以及居民消费形式转变的情况下,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已不容忽视,在上述的经济环境下,并且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理论方面,文
长江经济带流通产业协同是在协调区域间不同资源和个体的前提下,通过相互协作使得流通产业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建立长江经济带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模型,分析区域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对推动区域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商贸流通、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协同发展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