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循经取穴针刺内关对不同状态大鼠心脏和手三阴经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影响的特征。方法:实验分别以健康和急性心肌缺血两种状态的SD大鼠为载体进行研究。先取健康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按照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6组:健康不针刺组、健康内关组、健康列缺组、健康前三里组、健康曲泽组、健康天泉组,每组各8只。将大鼠麻醉、固定、备皮,使用泰盟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心电一分钟,再使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仪持续观测大鼠双侧手三阴经SMBP数据10分钟后,暂停观测;根据分组,健康内关组、健康列缺组、健康前三里组、健康曲泽组、健康天泉组大鼠对相应穴位针刺干预15分钟,并实时记录双侧手三阴经SMBP数据;针刺后,暂停观测,并退针;退针后立即开始记录SMBP,并持续15分钟。健康不针刺组暂停10s后,继续记录15分钟,再暂停记录5s后,继续第三次记录并持续15分钟。评估针刺不同穴位对健康SD大鼠手三阴经SMBP和心率的影响。另取健康SD大鼠128只,雌雄各半,按照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16组,每组各8只。其中8组开胸但不结扎心脏左前降支。另8组开胸并结扎心脏左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开胸的8组大鼠分别为:T不针同、T内关同、T列缺同、T前三里同、T不针对、T内关对、T列缺对、T前三里对。8组AMI模型大鼠分别为:AMI不针同、AMI内关同、AMI列缺同、AMI前三里同、AMI不针对、AMI内关对、AMI列缺对、AMI前三里对。将大鼠麻醉、固定、备皮、气管插管、吸氧、开胸,对8组AMI模型大鼠左前降支进行结扎,8组开胸大鼠不结扎,并实时记录ECG。造模、开胸成功后,停止ECG记录。观测针刺前15分钟大鼠一侧手三阴经及心脏SMBP数据后,暂停观测。T不针同、T不针对、AMI不针同、AMI不针对4组大鼠在PSI记录暂停后,继续记录15分钟。其余12组均针刺大鼠相应穴位15分钟,并实时记录一侧前肢内侧及心脏SMBP数据。15分钟后,T不针同、T不针对、AMI不针同、AMI不针对4组暂停记录后,继续第三次记录并持续15分钟。其余12组暂停观测,并退针,退针后立即开始记录SMBP数据,并持续15分钟。监测完毕后,再次记录大鼠ECG1分钟。评估针刺不同穴位对不同心肌状态大鼠的心脏和双侧手三阴经SMBP的影响。结果:1.针刺内关、曲泽、天泉、列缺时,均可使同侧心包经SMBP平均值在针刺时段明显上升(P<0.05);同时,针刺曲泽时,可使对侧心包经SMBP平均值在针刺时段明显下降(P<0.05),而其他干预措施调节作用不明显(P>0.05)。针刺后,健康天泉组同侧心包经SMBP平均值比针刺前明显下降(P<0.05);同时,健康天泉组对侧心包经SMBP平均值也明显下降(P<0.05)。2.不针刺、针刺前三里在退针后,AMI大鼠同侧心包经SMBP值下降明显(P<0.05);而针刺内关、列缺在退针后,AMI大鼠同侧心包经SMBP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针剌、针刺内关、针剌列缺、针刺前三里对AMI大鼠对侧心包经SMBP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针刺、针刺列缺、针刺前三里比较,针剌内关可降低开胸大鼠同侧心包经SMBP值(P<0.05)。不针刺、针刺内关、针刺列缺、针刺前三里对开胸大鼠同侧心包经SMBP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内关穴可以影响AMI大鼠心尖SMBP其效应主要发生在持续行针的时段。对于AMI大鼠,在针刺内关时,其心尖SMBP下降不明显(P>0.05),而不针刺、针刺列缺、针刺前三里均下降(P<0.05)。针刺开胸大鼠内关时可使心尖SMBP显著下降(P<0.05),而不针刺、针刺列缺和前三里均不存在这种效应(P>0.05)。结论:1.循心包经取穴针剌对健康大鼠双侧心包经SMBP的调节作用具有特异性,循心包经取穴针刺可调节双侧心包经SMBP值,他经取穴只调节一侧心包经SMBP值。心包经不同穴位对健康大鼠双侧心包经SMBP的针刺效应具有特异性,针刺内关与针刺曲泽对健康大鼠双侧心包经SMBP值的调节作用在时段上具有互补性,针刺天泉组的对侧心包经SMBP值的针刺后效应明显。2.内关穴对不同状态下大鼠的心尖SMBP的调节作用不同。循经取穴针刺内关可特异性改善AMI大鼠心、尖SMBP损失的现象,其特异效应具有条件性。3.巨剌时,循经取穴针刺效应优于他经取穴,巨剌下调对侧本经的SMBP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