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甲基化驱动基因并构建结直肠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c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DNA甲基化驱动基因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临床意义不明,亟待研究。本课题旨在探究结直肠癌特异性高表达的DNA甲基化驱动基因,重点研究其生物功能与临床意义;本论文通过分析DNA甲基化驱动基因建立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并分析了风险模型中患者的药物治疗反应。方法:本篇应用“Methylmix”R包中的算法,对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的CRC筛选出DNA甲基化驱动基因,并用“clusterprofiler”R包对甲基化驱动基因进行了GSEA分析。之后依据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利用COX回归分析构建潜在的预后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已发表的模型进行了对比。最后,探究了该模型预测患者药物治疗的潜在性能。结果:1.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构建了以五个甲基化驱动基因(POU4F1,NOVA1,MAGEA1,SLCO4C1,IZUMO2)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模型以预测CRC患者的预后。Kaplan-Meier分析和Harrell’s C指数表明,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明显区分高危组和低危组的患者(对数检验P<0.0001,HR:2.034,95%CI:1.419-2.916,C index:0.655)。ROC(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评估了该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训练集AUC值为0.644,验证集AUC值0.819。2.根据风险模型,在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之间观察到不同的药物治疗反应,低风险组的完全缓解率为67.2%,高风险组为53%。所以,高危组的患者更可能患有临床进行性疾病。3.组成的风险模型可作为改善临床预后的独立指标且具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潜力。结论:本研究借助RNA测序数据与450k甲基化芯片,在结直肠癌中鉴定出181个甲基化驱动基因。同时,根据有效评价指标,筛选出由POU4F1,NOVA1,MAGEA1,SLCO4C1,IZUMO2所组成的模型,可对病人预后和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提前1天应用叶酸及VB12与提前5天在以铂类联合培美曲塞的晚期肺腺癌治疗中,是否存在疗效及毒副作用相关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共收集符合标准的晚期肺腺癌病例91人,其中50人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前1天应用叶酸及VB12,41人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前5天应用叶酸及VB12。通过对比分析所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化疗相关毒副反应指标及3年生存率等指标来评估不同时间点应用叶酸
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纳米碳、纳米炭、甲状腺癌、甲状腺恶性肿瘤、nano carbon,nano-carbon,carbon nanoparticles,nano-carbon parathyroid negative imaging te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PET/MRI-DW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潜力。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例治疗前接受PET(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PET/MRI-DWI、MRI-DWI检查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以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三个分期的诊断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比较三个分期的诊断差异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成立之初主要是为急救病人提供救助。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加速康复外科服务对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转变为围手术期病人,并通过系列性优化措施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将患者手术的生理创伤、心理创伤最大化降低,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改善,使得患者可以在术后更好更快的恢复。该理念现深入的应用于妇科领域
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ncer,HNSC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由于大多数患者无临床前期病史,诊断发现时均表现为晚期HNSCC,预后较差。因此,运用生物信息学去研究其生物标志物对HNSCC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中多数针对单基因做肿瘤标志物,在应用上具有较大局限性。本文主要挖掘出关于HNSCC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预后风险联合标志物
目的:乳腺癌目前处于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首位。多项报道表明乳腺癌中的内质网应激反应被激活。TMEM16家族与肿瘤间有着密切关系,TMEM16F是TMEM16家族的成员之一。且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TMEM16F在乳腺癌细胞质膜上和细胞内都有较高水平表达,且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TMEM16F是否通过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方法:在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中,通
目的: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全世界女性因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全球新发的100万名癌症病例中显示乳腺癌在女性中很常见,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8%,中位年龄是64岁。到2021年,乳腺癌的发病率预计将增加到每100,000名女性中85例。因此,寻找在BC预后中起关键作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与BC不良预后相关的的分子标志物,并对其进行
目的:恶性肿瘤是人体内正常的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现象,从而引发了恶性增殖,在发生早期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症状,不易被察觉发现,等患者出现特异性症状时,已经发展为晚期,因此患者死亡率极高。近些年随着对免疫联合治疗的了解和研讨,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为肿瘤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更是有效治疗癌症的途径之一,由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是
第一部分ROCK1通过磷酸化moesin促进乳腺癌细胞中TMEM16A通道活性目的:探讨Rho A/ROCK通路是否参与调节乳腺癌细胞TMEM16A通道活性。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给予ROCK1抑制剂Y-27632前后T47D细胞在1μM内钙激活的TMEM16A氯电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Rho A活性突变体V14和无活性突变体19N质粒的T47D细胞中p-ROCK、RO
目的:TMEM16A(也称为Anoctamin 1,ANO1)是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的分子基础,有10个跨膜结构域。TMEM16A广泛分布在多种细胞中,并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TMEM16A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临床常用的一线降脂药,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他汀类药物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