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核成形术后椎间盘继发性改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再手术原因;2.探讨髓核成形术对手术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应变和应力分布的影响;3.探讨髓核成形术后椎间盘影像学、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继发改变;4.评价髓核成形联合成骨蛋白-1注射延缓兔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方法:1.总结2015年至2017年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77例和髓核成形组52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腿痛VAS评分、疼痛缓解率、疗效优良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构建髓核成形治疗前后的L4/5椎间盘突出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治疗前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的节段活动度和中立位椎间盘的应变和应力分布。3.24只新西兰兔L3/4、L4/5、L5/6椎间盘随机接受未处理、纤维环全层穿刺和髓核成形术,观察术后2周、6周和12周椎间盘影像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4.8只新西兰兔L2/3椎间盘接受髓核成形联合成骨蛋白-1注射(实验组),L4/5椎间盘仅接受髓核成形治疗(对照组),观察术后2周、6周和12周椎间盘高度和椎间盘退变MRI分级。结果:1.保守治疗组和髓核成形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髓核成形组疼痛缓解率和优良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末次随访,髓核成形组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2.有限元模型显示相较手术前,术后节段活动度增加0.19°~0.96°,动力位上轴向旋转活动度增加接近2°。手术后中立位,椎间盘纤维环外层出现应变增加,最大变形增加0.01669,椎间盘最大应力值降低0.012MPa。3.髓核成形组和穿刺组的兔椎间盘高度随时间均呈进行性下降(P<0.05),椎间盘退变MRI分级均逐渐增高(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穿刺组比较,髓核成形组的椎间盘MRI分级明显增高(P<0.05)。髓核成形组和穿刺组的兔椎间盘组织学分级评分随时间逐渐增高(P<0.05)。与穿刺组比较,髓核成形组在各时间点的椎间盘组织学分级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髓核成形组和穿刺组椎间盘髓核细胞Ⅰ型胶原染色程度随时间逐渐加深,Ⅱ型胶原染色程度逐渐减弱。4.髓核成形联合成骨蛋白-1实验组和髓核成形对照组的椎间盘高度随时间均呈进行性下降,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椎间盘退变MRI分级随时间均逐渐升高。术后12周髓核成形联合成骨蛋白-1组的椎间盘退变MRI分级显著低于髓核成形组(P<0.05)。结论:1.髓核成形术适合治疗突出程度不超过5mm、椎间盘高度维持在5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盘内压增高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成形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2.有限元分析显示,髓核成形术会增加手术节段活动度,影响椎间盘应变和应力分布,可能加速椎间盘退变。3.纤维环穿刺损伤和髓核成形术均可导致手术节段椎间盘退变;在纤维环穿刺损伤基础上,髓核成形术可产生椎间盘退变累加效应,从而导致手术节段椎间盘退变加快,退变程度加重。4.联合成骨蛋白-1注射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髓核成形术后的椎间盘退变;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快速有效的诊断标志物是落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精准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富含蛋白、脂质和核酸,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在疾病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
学位
第一章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移植肾动脉狭窄目的:评价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on-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NCE-MRA)的图像质量,并将其检出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ed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的结果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学位
[背景]临床实践中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中肺癌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研究这两种疾病发病相关性的潜在机制,对于肺癌发生风险因素的判定、肺癌的预防、易感人群的确定和早期病情监督和干预,都有积极意义。已有报道认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
学位
背景:生物钟是生物体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周期性变化的长期适应,从而产生内在的自发的计时机制。生物钟系统由输入通路、中央起搏器或振荡器和输出通路组成。输入通路用于接受外界光和温度等环境信号并传入核心振荡器,使得生物钟与环境同步,中央起搏器通过转录翻译以及修饰产生分子振荡,而输出通路则通过分子振荡调控生物下游生理和行为的节律变化。生物钟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从人类到蓝藻的各种物种以及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可显著改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但仍有50%左右的患者在血管成功开通后预后不良,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效再通。目前无效再通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侧支循环状态不良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动脉侧支反映的是局部组织的血液流入情况,不能全面反映组织灌注情况,目前动脉侧支状态与EVT预后的关系尚存一定争议。近年来,
学位
背景:种间交配引起的生殖干扰是指在获得配偶的过程中,由于种间不完全的物种识别,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相关物种产生不利影响的种间相互作用,导致一个物种竞争排斥另一物种。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东南部发生白纹伊蚊的入侵伴随当地埃及伊蚊急剧减少的现象,种间交配引起的生殖干扰被认为是原因之一,但这是否适用于世界范围内两种伊蚊的其他种群及分布地例如中国不同地域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及其确切的发生规律和机制尚不清楚。
学位
背景随着卤素阻燃剂被许多国家限制使用,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PFRs)作为新一代的一类阻燃剂逐渐得到广泛使用。目前在环境和人群样本中均发现PFRs的广泛存在,且PFRs可引起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生殖及免疫系统缺陷等毒性效应。然而,关于其是否具有遗传毒性,特别是毒性与代谢的关系仍不清楚。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2-ethylhe
学位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依然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仍有2.4亿慢性HBV感染患者,HBV持续感染带来的慢性炎症和激活免疫细胞作用引起肝细胞损伤,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HBV感染在我国仍然高发,且无特效治疗方式。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将HBV表面抗原(HBsAg)清除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终点,H
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进展成肝硬化的关键病理过程,是NASH远期预后的关键,其有效防治可防止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因此,寻找安全、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天然药物对非酒精性肝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肝星状细胞(HSC)是NASH/纤维化进展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它的激活和增殖,使得细胞外基质(ECM)过度生成并沉积,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NASH/肝纤维化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中炎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偏头痛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高,但其确切机制仍未阐明。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合并颈动脉夹层和卵圆孔未闭的几率增高,易出现Willis环后环部分的变异,同时小脑的腔隙灶及白质高信号的风险增加。这些现象都提示脑血管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可能参与了偏头痛与卒中关联的机制。然而目前针对偏头痛合并卒中患者的脑血管相关研究很少。本研究以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脑血管病理异常、生理变异以及脑小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