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酶激活有机磷阻燃剂EHDPP的遗传毒作用及其受双酚化合物的影响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unhua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卤素阻燃剂被许多国家限制使用,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PFRs)作为新一代的一类阻燃剂逐渐得到广泛使用。目前在环境和人群样本中均发现PFRs的广泛存在,且PFRs可引起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生殖及免疫系统缺陷等毒性效应。然而,关于其是否具有遗传毒性,特别是毒性与代谢的关系仍不清楚。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2-ethylhexyl diphenyl phosphate,EHDPP)作为一个环境暴露普遍且毒性较强的代表性PFR化合物,目前对其遗传毒性作用及其与特定人和小鼠CYP酶催化的代谢反应的关联性,尚缺乏报道。此外,双酚(bisphenol,BPs)类化合物作为应用广泛的塑化剂与EHDPP存在共暴露的风险;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BPs在低纳摩尔浓度即可通过影响人类细胞不同核受体的表达继而增强下游CYP酶表达水平。因此,BPs是否在EHDPP的代谢活化和遗传毒性作用发挥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EHDPP对哺乳类细胞的遗传毒作用、其代谢活化依赖的人和小鼠CYP酶、比较人和小鼠种属的代谢反应性差异以及BPs化合物对EHDPP毒作用的影响,并在转录组学筛选分子靶标的基础上揭示EHDPP对细胞内活性氧类和抗氧化物质水平、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1)以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分析EHDPP与多个人源CYP酶(hCYP1A1、hCYP1A2、hCYP1B1、hCYP2B6、hCYP2E1、hCYP3A4,为迄今报道的有机物代谢涉及的主要CYP酶)的底物-酶反应潜能。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表达上述人特定CYP酶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V79)细胞系(对照细胞系V79-Mz,本身不具有任何人CYP酶活性)及人肝癌(HepG2)细胞系,通过微核试验、着丝粒免疫荧光染色法、γ-H2AX水平(DNA损伤标志物)与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等探讨EHDPP经特定人CYP酶代谢激活的遗传毒作用及染色体损伤机制。(2)分析小鼠与人类种属对EHDPP的酶促反应差异性。构建小鼠CYP酶(mCYP1A1、mCYP1A2、mCYP2B10、mCYP2E1、mCYP3A11)蛋白三维结构,用分子对接方法分析EHDPP与小鼠不同CYP酶的底物-酶反应潜能,并与人类同源CYP酶的分子对接、实验结果相比较;此外,分析BPs对HepG2细胞、小鼠肝癌(Hepa1-6)细胞和小鼠体内模型肝脏中核受体[芳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和 CYP 酶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观察BPs对EHDPP诱发这两种细胞遗传毒作用的影响。综合上述观察指标,判断BPs对人和小鼠肝细胞核受体和CYP酶的作用与差异,初步评估小鼠模型在EHDPP代谢活化、遗传毒性研究上对人类的代表性。(3)利用转录组学技术筛选EHDPP致人肝细胞毒性的分子靶标,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并用荧光标记法和底物催化显色等方法分析ROS、抗氧化物质、细胞凋亡水平及细胞周期的改变及其与EHDPP代谢的关联性。结果(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除人CYP1A1外,其余所有受试CYP酶(人CYP1A2、CYP1B1、CYP2B6、CYP2E1、CYP3A4)与 EHDPP 之间均符合酶-底物催化反应条件;而随后利用稳定表达上述CYP酶的重组V79细胞进行的EHDPP(5~40μM)微核试验结果与分子对接结果呈现一致性:即除V79-Mz和V79-hCYP1A1外,EHDPP可诱发重组表达其余CYP酶的V79衍生细胞系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此外,BPAF可增强EHDPP对HepG2细胞微核形成及DNA双链断裂作用。免疫荧光分析显示EHDPP对V79-hCYP2E1-hSULT1A1、V79-hCYP3A4-hOR细胞诱发的微核以不含着丝粒者为主,而对HepG2细胞则选择性诱发不含着丝粒的微核(与已知致断裂剂EMS类似),表明EHDPP对染色体效应特征为致断裂作用。(2)构建了小鼠CYP酶蛋白三维结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受试小鼠CYP酶中除 CYP1B1 外,其余 CYPs(小鼠 CYP1A1、CYP1A2、CYP2E1、CYP2B10、CYP3A11)与EHDPP之间均符合酶-底物反应条件;其中小鼠CYP2E1酶的代谢活化作用在稳定表达小鼠CYP2E1酶的V79(V79-mCYP2E1)细胞系得到验证:EHDPP诱发该细胞系微核细胞率增加,而对照细胞V79-Mz无明显反应。此外,EHDPP可诱发经BPAF预处理的小鼠肝癌Hepa1-6细胞微核形成,且该效应被小鼠同源酶CYP1A1、CYP2E1、CYP2B10的抑制剂所阻断,而CYP1B1、CYP1A2、CYP3A11抑制剂未呈现明显的阻断作用。进一步实验显示BPs(包括BPA、BPS、BPF和BPAF)在纳摩尔水平即可促进人肝癌HepG2细胞和小鼠肝癌Hepa1-6细胞核受体(AhR和PXR)和下游CYP酶的基因转录;而采用各个BP化合物对上述两种细胞进行预处理,可显著增强EHDPP诱发两种细胞的微核形成和DNA双链断裂效应。此外BPAF和阳性对照物PCB126分别灌胃处理雌性小鼠均可增强小鼠肝微粒体总CYP酶活性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并促进EHDPP在小鼠肝微粒体代谢系统中的代谢速率。上述研究结果提示EHDPP可由小鼠和人类CYP酶(尽管亚型不很一致)活化而获得遗传毒性能力;此外BPs可通过促进人和小鼠CYP酶的表达水平,并增强EHDPP基于代谢激活的遗传毒作用。(3)转录组测序的结果表明,EHDPP(10 μM)可引起HepG2细胞多个功能基因改变,包括葡萄糖代谢、氧化应激和细胞周期阻滞等。采用重组V79和HepG2细胞观察EHDPP对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在V79-hCYP3A4-hOR、V79-hCYP2E1-hSULT1A1、HepG2和正常人肝(L-02)细胞观察到ROS水平升高,而V79-Mz细胞ROS无变化;同时,EHDPP引起HepG2和L-02细胞的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上升,并且这些效应均被ABT减弱或阻断。此外EHDPP可促进HepG2和L-02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以及p5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53和p2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1)EHDPP可经人类CYP酶系代谢活化从而诱发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细胞染色体/DNA双链断裂,其中人CYP3A4、CYP2E1和CYP2B6起主要作用。(2)BPs可激活小鼠肝细胞和小鼠肝脏(体内模型)某些核受体进而增强其下游CYP酶表达水平,由此促进EHDPP基于代谢激活的遗传毒作用,与人类细胞的反应相似。结果提示小鼠种属作为研究BPs通过增强CYP酶表达而促进间接致突变物效应的模型生物,一定程度上具有对人类的代表性。(3)EHDPP可诱导人肝细胞DNA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等毒性效应,且CYPs催化的代谢增毒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分子机制层面,p53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一个EHDPP致人肝细胞毒性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一种高侵袭性肿瘤。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肿瘤调控机制密切相关,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内环境。前期研究发现LINC00887在ccRCC中高表达,并与CD8+T细胞浸润负相关,但其与RCC恶性进展的关系和具体机制未知。研究目的:明确LINC00887与ccRCC恶性进展的关系,探讨并验证其影响ccRCC恶性进展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1.运用生信分析,
学位
目的:重症社区获得肺炎(SCAP)是常见的危重病,病死率高,本研究通过检测IL-32在SCAP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分析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SCAP患者静脉血血浆标本63例,同期收集非重症社区获得肺炎(Non-SCAP)患者血浆89例及健康对照组血浆52例,病例组观察终点时间为诊断后30天,诊断当天收集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及进行CURB-65和PSI评分,ELSIA法检测IL-32在血浆中的表
学位
一、研究背景免疫治疗是最具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恶性肿瘤之所以能逃避免疫监视,是因为免疫细胞和恶性肿瘤自身会表达一些免疫共抑制分子及其相应受体,统称为免疫检查点分子,形成免疫抑制。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3,Tim-3)是免疫检查点分子之一,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和CD8+T细胞,其配体为Galectin-9。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递呈细胞表达Gale
学位
1.研究背景母乳是婴儿的最佳营养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婴儿6个月内应该纯母乳喂养,并继续母乳喂养至两岁或者更长的时间。目前全球6个月以下儿童纯母乳喂养的比例仅为43%,中国更低至21%。据非母乳喂养代价评估工具分析,每年全球因不母乳喂养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为694322,经济损失为3413亿美元,占全球国民总收入的0.70%,中国不进行母乳喂养的总经济损失成本估计为661亿美元,相当于国民
学位
目的筛选快速有效的诊断标志物是落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精准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富含蛋白、脂质和核酸,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在疾病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
学位
第一章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移植肾动脉狭窄目的:评价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on-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NCE-MRA)的图像质量,并将其检出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ed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的结果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学位
[背景]临床实践中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中肺癌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研究这两种疾病发病相关性的潜在机制,对于肺癌发生风险因素的判定、肺癌的预防、易感人群的确定和早期病情监督和干预,都有积极意义。已有报道认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
学位
背景:生物钟是生物体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周期性变化的长期适应,从而产生内在的自发的计时机制。生物钟系统由输入通路、中央起搏器或振荡器和输出通路组成。输入通路用于接受外界光和温度等环境信号并传入核心振荡器,使得生物钟与环境同步,中央起搏器通过转录翻译以及修饰产生分子振荡,而输出通路则通过分子振荡调控生物下游生理和行为的节律变化。生物钟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从人类到蓝藻的各种物种以及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可显著改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但仍有50%左右的患者在血管成功开通后预后不良,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效再通。目前无效再通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侧支循环状态不良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动脉侧支反映的是局部组织的血液流入情况,不能全面反映组织灌注情况,目前动脉侧支状态与EVT预后的关系尚存一定争议。近年来,
学位
背景:种间交配引起的生殖干扰是指在获得配偶的过程中,由于种间不完全的物种识别,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相关物种产生不利影响的种间相互作用,导致一个物种竞争排斥另一物种。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东南部发生白纹伊蚊的入侵伴随当地埃及伊蚊急剧减少的现象,种间交配引起的生殖干扰被认为是原因之一,但这是否适用于世界范围内两种伊蚊的其他种群及分布地例如中国不同地域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及其确切的发生规律和机制尚不清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