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日粮消化率及其血液理化值的测定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华南虎,需要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研究,从而为饲养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受到研究对象数量及其濒危性的影响,为了获得足够的数据,采用了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金钱豹、美洲豹等多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动物在分类上均归于豹属。 测定了试验对象对不同日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及饲喂这些日粮后动物相应的血液生理生化值、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等指标。这些日粮包括:“纯肉”日粮(由牛肉、瘦猪肉、羊肉、鸡、兔、蛋、奶等原料中的几种组成);含植物性成分的“混合日粮”(由纯肉、蔬菜、混合粉料等组成);市售某品牌商品犬粮(分干性颗粒型和湿性罐装两种)。 结果如下: ①在不同的试验中尽管纯肉的品种和数量搭配不尽相同,但蛋白质、脂肪、能量等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均很高,分别达96%~99%、96%~99%、94%~98%。 ②作为专一性的食肉动物,虎、豹对含有非肉类成分的混合日粮主要营养成分同样具有较高的表观消化率,对蛋白质、脂肪、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7%~78%,91%~99%,67%~97%。 ③东北虎、金钱豹对日粮中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为41%~48%。 ④通过减少“纯肉”的供应,添加适量的植物性成分使日粮总蛋白水平降低至43%(W/W干物质),不会对东北虎的血液生理生化值等指标造成不利影响,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显著升高(P<0.05)。 ⑤采用市售某品牌湿性罐装犬粮饲喂金钱豹,日粮蛋白质水平低至51.8%,动物血液生理生化值未见不良反应,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显著升高(P<0.05),白介素(IL—6)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 ⑥研制了含有多种维生素、牛磺酸、矿物质等为主要成分的专门针对以肉类为基础日粮的复合多维添加剂,用于投喂金钱豹后能显著促进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P<0.05),停喂后,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又回落到试验前水平(P>0.05)。提示复合多维添加剂能显著提高金钱豹细胞免疫功能。 结论:牛肉、瘦猪肉、鸡肉、兔肉、羊肉、鸡蛋、牛奶等都是虎、豹等动物的优质蛋白质、脂肪和能量来源,这些原料的不同搭配对其表观消化率影响不大。对含有非肉类成分的混合日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也较高,提示虎、豹日粮中可以使用部分植物性原料;虎、豹等动物对日粮中的纤维素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通过添加适量植物性原料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不会对虎、豹等的血液生理生化值造成不利影响;采用含植物性原料的配方日粮或在纯肉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复合多维添加剂”有助于提高虎、豹的免疫机能。
其他文献
贵州省广泛应用的玉米大豆间作方式的不同间作比例均优于单作。试验的6种方式中以2:3较好,亩产玉米329.5kg,大豆78.9kg,折合标准商品粮566.2kg,比单作增产17%。根据产量指数比较所获得的各间作比例的6种光合份
在国外,随着可控硅的技术发展,采用逆变技术、以交流电动机代替直流电动机的趋向,在工业界日益引起重视。矿山大型设备如电铲和电机车,近年来也应用了这方面的技术并有产品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VT),是目前全球谷物污染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以猪最为敏感。本研究采用DON标准品,通过两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那么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好的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呢?提高教学效率既是教学活动内在的永恒要求,也是推进新课改的基本的迫切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加强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教育界更加重视要求教师进行自身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学
本研究选用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对照组日粮(经检测硒含量为0.332mg/kg)、AFB1组日粮(0.3mg/kg AFB1)、+Se组日粮(在对照组日粮中以亚硒酸钠为硒源
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多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时代相距较远,且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许多历史内容本身具有故事性,因而在教学中,如若能够将历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而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通过自我理解对探究性学习有初步尝试,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详细阐述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已成为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小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奠基作用.下面笔者就多年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
“学困生”主要是指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上有许多障碍,导致该学科学习困难,形成了偏科的现象。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只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