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翻译以原文文本为标尺,力求保持译本和原文的一致性,并且传统的翻译研究更注重文本之间的对比以及探究翻译标准。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被看作衡量一部译作优劣的唯一标准。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描写与系统理论的出现,翻译研究者逐渐开始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而文学操控学派的观点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并给其提供了新的方法。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文化操控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改写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成就之一。他指出,社会、文化、文学是相互联系的,社会是文化系统之上的系统,而文学是其中的子系统,或系统中的系统,这些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改写则是确保文学作品生存的方法之一。 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晚清翻译家林纾的译著《块肉余生述》为案例,通过文本细读法,以具体的例证予以佐证,分类整理译本对原作的改写,从而总结林纾改写的原因以及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是对狄更斯的英文原作David Copperfield与林纾译作《块肉余生述》中的改写内容进行对照分析,主要从情节、语言、体裁等方面进行对照。 第二章论述林纾《块肉余生述》对原文改写的方式,通过和张谷若译本《大卫·考坡菲》这部忠实译本的对照,分析其特点,研究林纾所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 第三章通过改写理论探究林纾改写的原因。从林纾所处的晚清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影响他翻译策略的文化因素,证明其改写是合理而成功的。通过探究林纾在中国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因素影响下对西方文学进行改写的深层次原因,笔者希望在翻译研究中,人们能更加关注“文化”这一重要元素。 第四章分析林纾《块肉余生述》改写的意义和局限。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对于文学翻译亦是如此,这一部分笔者将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