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研究——以新加坡两次儒家伦理思想复兴运动中的伦理教育为中心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迫切需要加强人们的道德伦理规范,加强人们公民与道德修养,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方面的丰富资源。儒家伦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其精华所在,对于调整人们的道德关系,指导日常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通过加强儒家伦理教育,用儒家伦理思想重新唤起社会的道德伦理,较好地处理了社会道德危机。探寻新加坡的儒家伦理发展轨迹,对于研究我国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复兴我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文认为,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高潮阶段,也称为儒家伦理思想的两次复兴运动。虽然两次儒家伦理思想复兴运动因为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种种差异性,但是,它们在目标、行动、内涵和效果方面显示了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尝试从第一次“复兴运动”中搜索其伦理教育和现代意义,并以第二次“复兴运动”中的伦理教育为审视和验证对象,从而归纳出其经验和启示,进而探索新加坡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儒家伦理思想对培养其国民的公民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以之作为我国的借鉴。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提出问题,阐述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一部分:分析新加坡儒家伦理思想的源流。也就是从儒家伦理思想在新加坡存在的背景和条件,以及传承和发展这两个方面来论述,总结出了儒家伦理思想在新加坡复兴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第二部分:分析新加坡两次儒家伦理思想复兴运动中的伦理教育。即:分别从两次儒家伦理思想复兴运动的背景、过程、儒家伦理教育的内容、儒家伦理教育的特色以及儒家伦理教育的现代意义进行分析、对比,并对两次儒家伦理复兴运动进行归纳、比较,总结出了其经验和教训。 第三部分:考察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对其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影响。在这一部分中,本部分从分别从两次儒家伦理思想复兴运动和共同价值观这两个角度来解析儒家伦理教育对其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影响。 第四部分:新加坡现代儒家伦理教育对我国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启示。本部分分析了新加坡现代儒家伦理教育的特点,在前几部分论述的基础上,从恢复传统文化和加强公民与道德建设等几方面,对我国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其他文献
近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们教学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的教育模式仍然以灌输方式为主,创设物理情境在教学中没能受到足够
随着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的不断修改,国际整个艺术体操向着高度竞技化的趋势发展,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引进艺术体操比较晚的国家,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长期
本文是关于单亲母亲家庭的家庭教育的个案调查及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婚姻家庭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动,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冲击,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在离异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人类
童子军是一种儿童教育组织,童子军教育是通过野外活动的训练方式培养健康、快乐、有用的社会公民的一种教育活动,首先由英国人贝登堡倡导创办,以此为发源地,童子军教育在世界各地
研究性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观念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我们的教师
目前大量研究支持词作为中文信息加工基本单元。然而不同于拼音文字,中文不存在天然词边界,对于词边界的划分中文读者存在模糊性(Hoosain,1992; Bassetti,2004、200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