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塘煤矿切顶成巷围岩安全控制与效果评价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_i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塘煤矿6中S204工作面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技术进行开采,该技术具有减少顺槽的掘进量、留巷多次利用、改变通风方式等众多优势。本文对切顶成巷的覆岩运动规律进行了定性的分析,通过FLAC3D对工作面不同方向的支承压力变化和顺槽的支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现场实测数据探讨留巷的围岩变化趋势。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建立了切顶成巷工作面顶板结构模型,系统分析了切缝侧顶板运动的规律,由于切缝的影响,切缝侧顶板垮落后碎涨程度更高,能够快速实现接顶,对上覆岩层进行支撑,因此切缝侧上覆岩层触矸点与未切缝侧相比会上移。为了对留巷顶板进行定量的计算,建立了留巷顶板的“小结构”模型,根据顶板和支护体做功以及围岩的应变能形成下沉量计算公式。(2)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切顶成巷时工作面前方和后方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会转移到顺槽实体煤中,沿空顺槽顶板由于已经进行预裂爆破形成了切缝面,使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不能转移到留巷实体煤一侧。对支架压力进行现场实测发现,靠近切缝侧的支架压力要小于未切缝侧支架压力,而工作面中部支架压力要大于两侧支架压力。(3)根据恒阻锚索受力后结构的不同变化将其与围岩作用划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恒阻锚索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当锚索受力达到恒阻值时,恒阻体在套筒内发生滑动摩擦,出现锁具内缩,套筒径向膨胀现象,此时恒阻装置的受力大小不再发生变化,锁具和恒阻体与恒阻套筒出现相对位移来适应围岩的大变形,恒阻锚索的使用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有效地减小回风顺槽顶板的下沉量,采空区侧的恒阻锚索受力要大于顺槽中部恒阻锚索受力。(4)通过对顺槽的顶底板移进量、锚索受力、顶板离层、单体支柱的压力和缩量、挡矸压力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绿塘煤矿6中S204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30~35m,滞后工作面0~40m矿压显现剧烈,滞后工作面40~80m各监测量变形开始变缓,当处在工作面后方80m之后,各监测数据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磨削加工如今已广泛地应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加工工艺中,然而磨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对磨削机理的研究中发现,由于砂轮由大量的磨粒粘结而成,因此单个磨粒可以被认为是
有机荧光材料由于其发光颜色范围宽、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材料选择范围广等特点,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门课题。传统的有机荧光材料通常显示聚集荧光淬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效应,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材料由于其高效的聚集态发光,解决了传统荧光染料ACQ的问题,促进了有机荧光材料的发展。四苯
加工过程中食品结构变化及其与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相关性研究是近年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期研究发现真空微波干燥可以有效提高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但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随着语言服务行业的迅速崛起,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相关概念正在迅速融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笔者长期对机器翻译的进展保持关注,因此特意选取了Lynne Bowker教授二〇一九年的新作——《国际学术交流中机器翻译的基础应用》作为此次翻译实践材料。该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传授学者们一些实用技巧,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机器翻译的优势,更好地支撑自身的专业发展,达到与国际专业同行间进行有效交流的目的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能将甲醇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具有能量密度高、无需燃烧、不受卡诺循环限制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以DMFC的非均匀性设计与性能优化为研究对象,依次考察蛇形流道、网格状流道非均匀性设计对燃料电池内部流道、浓度场、电流密度场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归纳如下:(1)构建并优化描述DMFC性能转换过程的三维单相流数
应用光套管无油管完井模式结合分级压裂技术来开发苏里格区块是长庆油田针对致密气藏所提出的创新勘探开发方法之一。但是在某些光套管无油管井的分级压裂作业中,会出现第二
芳杂环化合物是数目最为庞大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医药、农业、光电材料等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芳环化反应则是合成芳杂环化合物的主要手段之一,对芳香化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烯胺酮类化合物参与的芳环化反应合成芳杂环化合物。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水相介质中无金属催化5-硫代-1,2,3-三氮唑合成。我们通过N,S-缩烯酮即烷硫基取代的烯胺酮和对甲苯磺酰基叠氮发生[3+
21世纪科技的进步带动着汽车、轮船和飞机运载工具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运载工具速度的提高伴随着阻力的增加,运载工具表面存在的湍流边界层是造成这些壁面摩擦阻力存在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能源损耗并提高利用效率,对边界层阻力的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主动控制的等离子体激励器,提出了两种新的驱动信号,研究在新信号驱动下,等离子体激励器所产生的大尺度流向涡在下游的减阻情况。本实验研究提出了 AC-DC与AC
随着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机械制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直线、圆弧为主要功能的传统数控系统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工业越来越高的加工需求。因此,需要研
在航空器运行的任意速度、任意姿态和任意功率下都有可能发生动态失速。失速会导致航空器不正常运行,危及飞行安全。无论失速的原因是什么,减小迎角是解决失速问题的唯一途径。因此,从模拟航空器迎角变化情况出发,研究不同迎角度数下,动态失速的演化机理,并对失速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本文针对我院初教训练机型塞斯纳172飞机R型,采用计算流体方法对NACA2412二维翼型及三维机翼动态失速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