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含量遗传效应及与环境互作效应QTL分析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ajimid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植物油和蛋白来源,在国民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生产上高油和高蛋白大豆品种还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迫切需要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改良现有大豆品种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探讨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遗传、QTL(数量性状座位)定位、GE互作(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及上位性效应对于开展大豆优质育种、改善大豆油分和蛋白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不同研究机构对于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的遗传及QTL定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结果一致性较低,原因是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以前的研究虽然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对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QTL定位的影响,进行了1年或2年多点实验,但是受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限制忽略了GE互作和上位性效应。研究表明GE互作和上位性效应对于植物表型变异影响显著,因此,有必要分析GE互作和上位性效应对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作用机制,为大豆油分和蛋白优质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而且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性状都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其数量性状位点进行分析和定位,在分子辅助育种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动态稳定能够保证优质增收,但是还没有见到关于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为分析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稳定性的遗传、QTL主效应、GE互作及上位性特性,本文利用QTL Maper 1.6版本分析了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的shukla方差,明确了大豆油分和蛋白稳定性的遗传及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源自美国大豆Charleston和中国品种东农594杂交获得的14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2007、2008年和2009年3个不同的地点对大豆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定位了控制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了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的GE互作、上位性效应和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稳定性QTL的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利用P1(亲本1)、P2(亲本2)和RIL(重组自交系)群体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别对三点三年的不同环境中组合的油分和蛋白含量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油分含量遗传在2007年地点1(红兴隆农场)、2(佳木斯),2008年地点1和2009年地点2均为多基因遗传模型;在2007年地点及2008年地点2、地点3(哈尔滨)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2009年地点1和3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蛋白的各个年份地点的最适模型在2007年地点1和3为多基因遗传模型,其它各年各点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利用符合区间作图法(CIM)和混合区间作图法(MIM)联合对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进行QTL定位,互相验证和补充。在三点三年共检测到39个控制油分QTL,位于16个连锁群,平均每个连锁群分布2.44个QTL,其中3个连锁群聚集了15个QTL,位于B1、C2和G连锁群上的特定区域内,但是解释的表型变异都很小,不能被重复检测到;利用CIM和MIM方法共检测到23个控制大豆蛋白含量的QTL,分布在14个不同的连锁群A1、B1、C1、C2、D1a、D1b、E、F、G、I、J、K、L和O,平均每个连锁群分布1.64个QTL,控制大豆蛋白QTL在连锁群C2和Dla被集中检测到,共12个,在这2个连锁群上可能存在较多的控制大豆蛋白含量基因。大豆油分和蛋白QTL存在明显的环境效应。qOIL12-1在7-3和9-1利用CIM和MIM方法聚能检测到,在9-3利用MIM方法能够被检测到;qOIL3-1在7-2、9-2和9-3利用CIM和MIM方法能够被检测到,说明控制大豆油分含量的基因能够在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稳定表达;而qOIL2-1在2009年三个地点利用CIM和MIM方法也能够被检测到,说明控制大豆油分含量的基因能够在同一年份不同地点稳定表达。说明油分含量有明显的环境效应,但是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检测到在各个环境中稳定表达的QTL。说明蛋白含量具有明显环境互作效应;控制蛋白含量的QTL在2007年和2008年各点没有重复出现,说明蛋白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但是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检测到在各个环境中稳定表达的QTL。利用方差分析联合累加分布方法分析表明,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上位性互作普遍存在,而且存在环境互作效应。综合分析一点三年、一年三点和三点三年的主效、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可知,主效QTL在各点各年稳定存在,但是一致性较差,说明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主效QTL解释的总表型变异值均高于上位性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值,远大于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解释的表型变异值,说明,主效QTL是最主要的,QTL上位性效应和上位性环境互作效应均存在,但是上位性效应解释的表型变异远大于上位性环境互作影响的表型变异,因此,在重视主效QTL同时,也要考虑QTL的上位性效应,以研究基因互作的具体机制,为分子辅助选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三点三年数据估算的Shukla稳定性方差对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进行了遗传和QTL分析。遗传分析表明大豆油分含量稳定性的最优遗传模型为E-1-1,即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大豆蛋白含量稳定性最优遗传模型为E-1-0。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检测大豆油分稳定性QTL得到4个QTL,为qOIL7-9、qOIL8-3、qOIL15-2和qOIL12-2位于染色体D1a、D1b、J和O,贡献率分别为5.33%、14.61%、5.83%和5.37%,共解释31.14%表型变异。阈值最高的QTL(3.52)解释的表型变异也最大(14.61%),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检测大豆蛋白含量稳定性QTL得到2个QTL,为qPRO1-6和qPRO17-2,位于染色体A1和L,贡献率分别为4.70%和5.73%,共解释10.43%表型变异。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稳定性QTL都表现出明显的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本研究鉴定到的控制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稳定性的QTL和公共图谱上相应的QTL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而且是控制大豆油分、蛋白、产量性状及其它性状的基因集中分布连锁群区段,调控代谢能力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能力,能够保持油分和蛋白等性状相对于环境变化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连锁群区段。本研究对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进行的遗传和QTL定位分析为主效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大豆油分和蛋白的稳定性遗传及QTL定位、GE互作和上位性互作分析为大豆的稳产优质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好方法,所定位的QTL将对大豆稳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食品理化检验是食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对于食品成分等的定量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从人为因素、试剂因素、样本因素等方面阐述了食品理化
在室内对黄波罗花种子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清水浸种试验,观测种子发芽时间,统计种子发芽数,计算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采用赤霉素200 ppm浸种处理对黄波罗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沉郁”说词学理论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沉郁”说包含作者情感、作品内容、创作手法、审美特征、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的内容。在陈廷
<正>学困生懒于思考,不像其他学生一样具有较强的表达意识,课堂上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不善于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进而放弃学习。教育学理论表明,学生的学
目的脑损伤是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常见的损伤类型。脑损伤机制、形成时间和程度判断一直受法医学工作者重视,其中脑损伤形成时间推断对刑事案件侦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准确地推断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老挝北部五省适宜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新兴的橡胶树种植区,随着橡胶林扩张所带来的环境变化等后期效应将在多年后影响老挝的整体环境。因此,橡胶林
在会计转型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对于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管理会计意识和技能,显得至关重要。然而高职院校现有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课程体系,将不能
<正>Point从兵败北京,到把中国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海外市场,日本"乡镇企业"优衣库如何逆袭。从日本进化到中国优衣库在日本的故事里是这样演绎的:一个每天挤地铁上班的普通男子
创业教育的"时滞效应"使大学生创业率难以成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效果的衡量指标。虽然创业意向和创业胜任力能够衡量创业教育短期效果,但目前国内尚没有文献将创业教育与大学
英镑,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国际货币;人民币,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国际货币。在中英贸易投资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当人民币和英镑可直接交易,会产生什么效应?中国央行6月18日宣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