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焯相关论文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所主张的词学思想一直是学界热门的研究对象,其中,关于词话所蕴含的词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将该理论系统化的......
《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名曲,后用为词调。《乐府诗集》中说:“按《琴集》有《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近世又有《虞美人》曲,亦出于此......
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丰富,创作成就突出,在晚清词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关它的研究经历了三大阶段:一、1821至1900年,晚清传统学术背......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有词集《片玉词》传世。其词“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
陈廷焯继承与创新张惠言“风骚”精神,建构艳词理论,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艳词词体,根柢于《风》《骚》;艳词词史,涵泳于温、韦......
吴文英是南宋后期独具风格的著名词人,字君特,号梦窗,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一生未第,放浪江湖,曳裾侯门,布衣终老。于苏州、......
“词学批评学”是指在词学学科之中采用现代著述方式,并以自创理论对词史发生与发展进行历史性的源流梳理,总结词史发展规律的学问......
摘 要: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是清末三大词话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白雨斋词话》集中体现了陈廷焯贵“沉郁”的词论观。这一词论......
摘 要:王沂孙是南宋末年词坛一位工于咏物的词人,出身卑微,作品亦不甚多。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以“沉郁雅正”来观碧山词的审美......
清代词学家多通过编纂词选来彰显自己的词学观念,陈廷焯是其中突出的一位.陈廷焯早年编纂的,本诸,为浙西词派张目;晚年的,鼓吹大雅......
在陈廷焯词学思想前后转变过程中,庄棫、王耕心、李慎传等师友交游是十分重要的动因。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普遍强调庄棫的作用,而......
晚清词人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提出了"沉郁顿挫"说,首次系统阐述了常州词派的观点,主张词需关注社会生活,讲求温柔敦厚传统,......
作为常州词论继承与发展的代表者,陈廷焯是同光时期卓著的词学大家。本文以其学著作《白雨斋词话》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核心理论“......
"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当它进入词论后,况周颐曾提出"艳骨说"。陈廷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骨"论细分成"骨韵""骨力""骨气""风......
陈廷焯是一位以《白雨斋词话》名世的词学理论家,亦有词作存世,然而学界对这方面的关注不够。一个人的创作会和其理论密切相关,而......
陈维崧系清代初期重要词人,他在清初产生了重大影响.乾嘉以后,常州派对迦陵的接受呈现较复杂的局面.从尊体和词史观两方面,可以看......
【正】 南宋杭州著名词人张炎,是清代初年浙西词派尊奉的宗师之一,浙派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朱彝尊自己讲得很清楚:“不师秦七,不师......
【正】 宋哲宗元祜八年(1093),周邦彦知溧水,直到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任满还京为国子主簿。这一阶段,是周邦彦思想上开始悄悄地......
《唐宋名家词选》的选学价值多为时贤所肯定,但关于此选仍有若干细节问题未予充分展开.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龙榆生的词学......
清人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是影响颇大的词话著作,该书立足“本原论”而标举“沉郁说”,评点历代词人与词作谛当精到。同时,《白雨斋......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是清代影响较大的词话论著,它以"沉郁"为标格来评词论词,从词的风格特点评价历代词人、词作的高低,可谓别......
陈廷焯的词学批评论,主要体现在三大块内容中:一是词作政教之论,二是词作雅俗之论,三是词作正变之论。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出陈廷......
系统梳理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于历代词选的批评,以此凸现陈廷焯的选本理念.并以其对清代朱彝尊<词综>和张惠言<词选>的批评为考察重......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
陈廷焯是晚清词坛中承前启后的词学大家,随着他由浙入常的治学经历,其词学思想也呈现出前后两种不同风貌。陈廷焯前期师法浙派,形......
对于古人所作的四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六曲阑干偎碧树"、"莫道闲情抛弃久"、"几日行云何处去")的归属问题,周济与陈廷焯的观点......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的词选思想集中体现在编辑词选和评价词选两方面,这本身就成为其词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云韶集》、《词则......
陈廷焯在《云韶集》卷三中指出:“词至方回,悲壮风流,抑扬顿挫,兼晏(殊)、欧、秦、柳之长,备苏、黄、辛、陆之体,一时尽掩古人。两宋词人,除......
陈廷焯词学思想前后不同,前期继承浙西词派,后期转承常州词派,促成转变的关键人物是庄棫。而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之间实在有着前后......
<正> 北宋后期,就宋词发展而言,有人比之为盛唐。在词史上,这也是个全面兴盛的时代。这期间出现了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
<正> 前人论词,特别是清人论词,如周济、刘熙载、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语多精当,不乏卓见;但多属片言警语,有的总概,对风格作......
陈廷焯在探求词中本原问题上,存在着诗学精神的本初理念和词体艺术的本性观念之间的矛盾,他论词要“洞悉本原,直揭三昧”,看似揭示了词......
陈廷焯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纂辑《骚坛精选录》,正以维护诗教正统为宗旨。他评选诗人诗作,重在凸显"风人之旨"在文学史上的存续,同时......
从“风骚”出发,以《白雨斋词话》为例,通过分析陈廷焯在不同时期重塑的经典词人以及作品,探寻陈廷焯在重塑词学经典观过程中形成......
【正】 随着都市经济的日益繁荣,市民阶层的日益活跃,乐工、歌妓为了适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那些“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
文学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并在不断的阅读阐释中体现出新鲜生命力的作品。经典的形成与后世读者的体认密切相关,也与当代读者、批......
作家创作,总是凝聚着独具一格的审美意识。因为人们处于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位,又有着不同的资历、年令......
【正】 陈廷焯(亦峰)继张惠言、周济之后,承常州词派的余绪,著《白雨斋词话》。陈廷焯尊崇词体,重寄托,在作词的表现手法上,重在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