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焯“沉郁”说词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沉郁”说词学理论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沉郁”说包含作者情感、作品内容、创作手法、审美特征、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的内容。在陈廷焯的词学理论中,“沉郁”具有词之创作论、作品论、方法论意义,他以“沉郁”为标准品评词人词作,具有鉴赏论和批评论的意义。陈廷焯词论以儒家温柔敦厚为宗旨,推崇“风骚”传统,形成了以“沉郁”为核心的词学理论体系。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展开论述:一是“沉郁”说词学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动机。从时代风云、人生遭际以及学术取向三个方面分析其词学思想之成因,说明“沉郁”说的创作背景与创作动机、创作宗旨相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词学主张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二是对“沉郁”作理论上的溯源。“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刘歆《与扬雄书从取方言》,由于语涉方言,基本与文学风格无关。但后来这个词所承载的情感内涵与审美意味越来越突出。而作为一种文学风格,则最早见之于梁代文论家钟嵘《诗品序》中称赞梁武帝萧衍的“体沉郁之幽思”。在历代文人的使用中,“沉郁”的语义有了发展衍变,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概括自己的作品风格。至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通体强调“沉郁”,并把“沉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三是分析“沉郁”说的理论构成,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包括理论依据、理论内涵和理论构成三部分内容。“沉郁”说以“风骚”的怨刺精神和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为本,注重“温厚和平”的诗教精神;在其理论内涵中,以“怨情”为情感取向,以“比兴”为表达方式,以幽深婉曲、缠绵蕴藉为语言特色,最后归于“温厚和平”之最高境界;陈廷焯以“沉郁顿挫”论词,“沉郁”与“顿挫”有时合用,有时分用,分开使用时,二者各有侧重。“沉郁”侧重用意,指感情状态,思想境界;“顿挫”则指用笔,即笔法。在实际的创作中,“意”与“笔”、“情”与“言”原本不可分,“沉郁顿挫”作为词之最高标准,是浑然不可分的整体。“沉郁”说包含词体论、词史论、创作论、鉴赏论内容,他提出“舍沉郁之外,更无以为词”,不仅将“沉郁”作为词之特性,而且以“沉郁”探求词的变化发展,以“沉郁”贯穿词史的发展。同时,他提出无论创作还是鉴赏均以“沉郁”为准则,使“沉郁”具有了创作论和批评论意义。四是“沉郁”说确立了以“沉郁”为核心的批评标准,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在常州词派推尊词体、注重词的社会功能的基础上,强调词的抒情性和审美性,从而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有进一步地创新和发展。
其他文献
耳声发射是近年来耳科学领域很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的目的是从生理系统的仿真与建模的角度研究耳声发射的产生机理。基于电声学等效关系,本文给出了耳蜗的一维非线性传输线
比较了红豆、绿豆、豌豆的芽菜在播种期、出苗期、齐苗子叶期喷施500mg/L的赤霉素(GA3)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最显著的阶段均是齐苗子叶期,处理后红豆、绿豆、豌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宽口径,厚基础,体现素质高,适应性广,专业技能精的精神,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各学科的衔接和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上要体现多媒体教学一
<正>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1]。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疾病和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2]。本病
《刑法修正案(九)》新设虚假诉讼罪,为进一步打击虚假诉讼行为提供了锐利武器。从司法实务看,追诉虚假诉讼罪,需要有相应技术指引。公安司法机关在证据运用时,既需要精细化的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人群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分布。方法选取拟进行输血的3039例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与分析。
目的 介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国产自动控温射频热凝仪经乳突前缘、乳突后缘及腮腺区入路法行面神经总干热凝术。结果  91例面
目的:调查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相关因素及其发育规律,为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弱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然光线、标准对数视力表每半年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共
食品理化检验是食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对于食品成分等的定量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从人为因素、试剂因素、样本因素等方面阐述了食品理化
在室内对黄波罗花种子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清水浸种试验,观测种子发芽时间,统计种子发芽数,计算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采用赤霉素200 ppm浸种处理对黄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