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知语言学角度谈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setpse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人类语言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有统计表明,在日常会话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历来隐喻现象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西方最早关注和研究隐喻的是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亚氏的观点被后世奉为隐喻研究的圭臬。随着上个世纪后半叶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语言学家进一步发掘了隐喻之奥妙,认为它在本质上是认知、概念和推理的手段。而隐喻运用机制的研究更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从而在全球引发了一场“隐喻热潮”(metaphormania)。隐喻作为各种中西方新闻文体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影响着新闻语言的生动性、信息的准确性和读者的理解度等问题。所以在中外新闻语言中隐喻的翻译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新闻语言中隐喻的翻译进行探讨,一改原有翻译理论中把隐喻仅当作修辞手段的陈旧观点,致力于隐喻的认知和理解问题。首先,作者将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成果,就隐喻的种类按隐喻度的高低进行划分,然后对隐喻的运行机制和原理进行研究。认知语言认为隐喻的理解主要是百科式、互动的,它涉及到人们的文化、语言和经验,这给不同语言间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是隐喻的理解,跟语言一样是基于人们的体验,而人们有共同的生理、心理基础,认知方式有着较高的相似性,这使得隐喻的翻译成为可能。最后,本文将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结合关联主义和功能对等理论,就隐喻的翻译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策略,处理好文化、认知差异问题,以求新闻语言中信息传递的最大化。
其他文献
从传播与劳动的互动关系视角出发,我们发现,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网民的"参与",并因此形成了以网民为中心的新型产业增值模式:通过传播技术的结构设计与商业意识形态的运
我校结合视障生由于视觉缺陷造成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的特点,在小学开设了珠心算这一门校本课程,并开展了相关的教学实验活动。经过两个学年的探索和努力.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发现:视
针对当前国内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容积设计方法和分离器分离效果评价方法存在参数复杂、计算繁冗、易出偏差、测试困难等问题。本文以探求概念直观、计算容易、实用性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下,农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村民委员会
以陕西铜川上店高岭土原矿为原料,在900℃煅烧6 h,磨成200目的粉体。与生石灰按1∶1.5的比例混合均匀,加水混合成泥浆状,装入高压釜中,在180℃蒸养12 h。自然冷却后,在900℃
如今市场上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层出不穷,其中既有我国外语界专家学者仔细编写并改编的教材,也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教育界、出版界合作引进出版的大量优秀外语教材。然而国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它历史悠久,是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现代纤维艺术具有材料的综合性、艺术风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并不平衡,但病人总体5年死亡率超过80%,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居世界癌症死亡病人的第二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水污染及富营养化的问题都已经成为环境治理的难题,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否实现对污水中N、P的良好去除成为出水达标排放的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防止食品因微生物生长和氧化而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往往需要使用食品防腐剂,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一直是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