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I多序列直方图及列线图模型对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微血管侵犯的评价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MRI多序列直方图对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的评价研究目的探讨MRI多序列直方图评价肝细胞癌(Ha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HCC患者93例,其中高MVD组(MVD≥50)57例,低MVD组(MVD(27)50)3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1.5T普美显MRI检查。选择T1WI、T2WI、T2WI压脂、DWI、ADC图和动态增强(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及肝胆期)共9个序列肿瘤图像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分别获取其均值、方差、极小值、极大值、偏度、峰度及第1、5、25、50、75、95、99百分位数13个参数,对所有参数进行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存在差异的参数进行分类诊断高、低MVD的效能分析。结果1.MVD高、低两组的上述9个序列中,7个序列的直方图参数(T2WI的均值、极大值及第1、5、25、50、75、95百分位数,T2WI压脂的均值、极小植、极大值及第1、5、25、50、75、95百分位数,DWI的均值、方差、极大值及第1、5、25、50、75、95、99百分位数,增强动脉早期的偏度、峰度及第50百分位数,增强动脉晚期的均值、极小值及第1、5、25、50、75、95、99百分位数,增强门静脉期的均值及第5、25、50、75、95、99百分位数,增强肝胆期的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2.各序列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参数中,分类诊断高、低MVD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T2WI的第75百分位数AUC为0.681、T2WI压脂的均值AUC为0.725、DWI的第50百分位数AUC为0.726、增强动脉早期的偏度AUC为0.696、增强动脉晚期的第25百分位数AUC为0.707、增强门静脉期的第25百分位数AUC为0.665、增强肝胆期的峰度AUC为0.639。3.上述各高诊断效能参数联合,对高、低MVD的诊断效能更高,AUC达0.821,与各单一参数的诊断效能差异部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多序列直方图参数可为HCC的MVD诊断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多参数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第二部分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目的建立和验证术前预测HCC MVD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我院93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HCC患者的临床信息和MRI影像征象,并结合直方图联合概率作为直方图标签,建立术前预测MVD的列线图模型。按照随机原则选取56例为建模组,37例为验证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MVD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预测高MVD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筛选出的高MVD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MRI肿瘤最大径和直方图标签。以该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846、0.791,校准曲线提示模型符合度良好。结论列线图模型可预测HCC的MVD状态,具有临床实用性。第三部分基于MRI多序列直方图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价研究目的探讨MRI多序列直方图评价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HCC患者101例,其中MVI阳性组59例,MVI阴性组42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1.5T普美显MRI检查。选择T1WI、T2WI、T2WI压脂、DWI、ADC图和动态增强(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及肝胆期)共9个序列肿瘤图像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获取其均值、方差、极小值、极大值、偏度、峰度及第1、5、25、50、75、95、99百分位数13个参数,对所有参数进行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并采用ROC对存在差异的参数进行诊断MVI阳性的效能分析。结果1.MVI阳性、阴性两组的上述9个序列中,8个序列的直方图参数(T2WI的均值、极大值及第1、5、25、50、75、95百分位数,T2WI压脂的极大值和第75百分位数,DWI的均值、方差、极大值及第1、5、25、50、75、95、99百分位数,ADC的均值、极小值及第1、5、25、50百分位数,增强动脉早期的均值、极小值、偏度、峰度及第1、5、25、50、75、95、99百分位数,增强动脉晚期的均值、极小值及第1、5、25、50、75、95、99百分位数,增强门静脉期的均值、极小值及第1、5、25、50、75、95、99百分位数,增强肝胆期的极小值)存在统计学差异。2.各序列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中,诊断MVI阳性的最大AUC分别为:T2WI的第1百分位数AUC为0.687、T2WI压脂的极大值AUC为0.648、DWI的极大值AUC为0.711、ADC的极小值AUC为0.691、增强动脉早期的均值AUC为0.736、增强动脉晚期的第50百分位数AUC为0.743、增强门静脉期的第50百分位数AUC为0.711、增强肝胆期的极小值AUC为0.633。3.上述各高诊断效能参数联合,对MVI阳性的诊断效能更高,AUC达0.833,与各单一参数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多序列直方图参数可为HCC的MVI诊断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多参数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第四部分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目的建立和验证术前预测HCC MVI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我院101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HCC患者的临床信息和MRI影像征象,并结合直方图联合概率作为直方图标签,建立术前预测MVI的列线图模型。按照随机原则选取61例为建模组,40例为验证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M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预测MVI阳性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筛选出的M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性别、肿瘤突出肝缘或外生型生长、直方图标签。以该三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845、0.907,校准曲线提示模型符合度良好。结论列线图模型可预测HCC的MVI状态,具有临床实用性。
其他文献
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目前,大量研究发现,TLR4信号通路在DN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TLR4信号通路的表达将有助于改善DN。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杨桃根单体化合物2-十二烷基-6-甲氧基-2,5-二烯-1,4-环己二酮(DMDD)具有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明显改善尿蛋白、减轻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的作用
背景:假体植入乳房重建和背阔肌肌瓣/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是以中、小体积乳房为特点的亚洲女性最常选择的乳腺癌重建术式,本研究旨在对这两种重建术式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术后效果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两者的安全性及获益。同时收集既往研究,进一步运用Meta分析探讨两种乳房重建方式相关的风险和获益情况,得出一个可信度高的结论,以期能为乳腺癌待手术的患者做术前选择时提供可信、真实的参考信息。此外,为维持重建术后乳
第一部分胃癌CTCs分型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对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并进行上皮间质分型,分析CTCs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REDCap建立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15年5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胃癌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后采集患者外周血
淋巴结切除术(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后常常引起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淋巴囊肿、乳糜漏等。下肢淋巴水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70%不等。研究认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或清扫术后,由于盆腔或腹股沟区淋巴管被切断,无有效的淋巴侧枝循环建立,导致下肢淋巴回流障碍,富含蛋白质及细胞代谢物的淋巴液在细胞外间隙积聚,
良性气道狭窄的原因很多,包括创伤性、感染性、炎性、良性肿瘤和特发性。在损伤后气管狭窄中,以外伤和医源性狭窄最为常见。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是最常见的医源性气道损伤。外伤和术后气管支气管吻合口狭窄也是常见原因。此外,物理和化学损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化学(毒剂、酸、碱)吸入性损伤、辐射损伤、支气管镜介入下气道热消融(激光、氩等离子凝固、电凝)等。与恶性气道狭窄相比,良性气道狭窄的处理更加困难,容易出现
目的:评估已发表的儿科患者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并验证其在我国儿科患者人群中的适用性。建立基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 C)和恶性血液病合并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的儿科患者万古霉素PPK模型。基于建立的不同儿科患者群体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制定推荐初始剂量
第一部分mi R-122-5p和CLIC1在胃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究mi R-122-5p和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1,CLIC1)在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系(AGS、MGC-803、BGC-823、MKN-45、MKN-2
近年来,胃部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表现出一定下降趋势,但此类疾病仍然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即有专家提出了胃癌疾病进展模型,在经过后续的两次修改后,总结大致过程为:正常胃粘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胃粘膜上皮内瘤变(HGIN)→胃癌。科学研究表明,早期胃部恶性肿瘤如得到及时干预,患者五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NHL最常见的亚型。无论经典的起源细胞(cell-of-origin,COO)分类如何,DLBCL都具有极高的分子异质性。尽管DLBCL存在较高的分子异质性,目前临床治疗DLBCL的标准方法仍然是免疫
研究背景毛囊的构成主要由表皮成分和真皮成分组成,而表皮和真皮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毛囊正常的形态发生、周期性循环和增殖再生的过程。表皮成分中主要成分是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HFSC)、毛母质、内外根鞘等,而真皮组织中的主要成分是真皮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DPC)。在毛发的生长过程中,主要由真皮乳头细胞诱导表皮细胞分化出HFSC并向下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