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并不让人满意,还存在不少问题。听力课上,老师采用放音—听音—对答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给学生提示背景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普遍比较低。 听力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语言技巧,也是外语学习中几种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现在,听力教学己越来越受到重视。 听力理解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事实上,听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听者想达到的目的是理解说者所表达的内容。这需要听者利用已有知识和依靠许多听力认知策略。积极的听者善于利用背景知识,带着目的去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本文以图式理论指导听力教学为研究课题。图式理论认为,听者的背景知识对他理解输入的信息起关键作用,也就是说听者只有在利用以前所获得的知识时才会理解新信息。背景知识包括语言性知识、非语言性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的结构叫做图式。图式按结构主要分为四种形式:事件图式、场景图式、角色图式和故事图式。根据图式理论,听力理解过程存在两种信息加工方式: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听力理解过程就是听者的已有知识和输入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输入信息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激活了相关的背景知识。 鉴于此,本文提出并建构了引导图式,就好比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利用它去预测和解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听力教学模式,提出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旨在搞好听力教学,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