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遡诗歌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knight12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晁公遡是宋代晁氏家族的名流,也是诗文兼善的文学家。他和李焘同年进士及第,官至兵部员外郎,系叶梦得的表弟、陆游的表舅,与郭印、虞允文、李流谦、王炎、范成大等都有程度不同的交往,在政坛、文坛上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条件所限,人们对晁公遡重视不够。近几年,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晁公遡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富有开创意义的探讨。但是,对其诗歌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研究,则尚属空白,有待填补。晁公遡的先祖为卫人史晁,自汉大夫晁错之后,世无闻人。直至宋代,方大显于时,可谓官宦传家,诗书继世。金兵南下时,他逃难到蜀,并长期在此生活。晁公遡自幼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也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学上,他重视“风雅比兴”的创作传统,强调多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崇尚“峻洁”、“锦绣”、“崛奇”的诗歌格调。晁公遡著述甚多,大都失传,现仅存《嵩山集》诸本及见于他书的零散日记与小说。晁公遡诗歌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他的伤时悯农诗真实地反映了中原沦陷的情形,深刻地表达了对北方故土的思念、对爱国志士的赞美、对卖国君臣的讽刺、对农民与戍卒的同情。纪游写景诗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的行踪与见闻,并从不同角度观察、刻画不同的景物,或通篇写景,或情景并写,都能做到情景交融。思亲恋友诗往往渗透着对国事与民生的热切关注,也常常写他同亲友聚会的欢乐、离别的愁绪、重逢的渴望和日常生活。品书赏画诗完整地记录了他珍惜、收藏、欣赏书画佳作及其用品的生活,也透露了他偏爱画作惟妙惟肖、富有动感的艺术观点。咏史怀古诗或径以历史事件为对象而抚事寄慨,或于登临历史遗迹时即地抒怀,寄托生活理想,表明政治态度,阐述某种道理,抒发兴亡之感。托物寄情诗以咏梅、竹、木犀、荷花为多,借以烘托自己清高而谦逊的不凡节操。晁公遡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很突出。就体裁说,诸体兼备,皆有佳作,尤以近体律绝见长,又常以律入古、以古入律,丰富了古近两体诗歌的表现方法。就手法说,他善于“以文字为诗”,不仅以诗代简、以诗为简,经常议论、对话,而且大量运用散文化的诗句;善于观察生活,并选取恰当的材料入诗;想象十分丰富,善于运用比兴,还常妙用通感;结构谨严,而又错综多变,经常采用“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结构方式,并以标题交代创作背景。就语言说,语气以委婉舒缓见长;精于对仗,善用叠字;工于用典。就风格说,“悲怨”是主调,“劲健”是变奏。晁公遡诗歌的题材和艺术,都见出杜甫的影响。同时,他又博采《诗经》、屈原、陶渊明、王维、李白、白居易、苏轼以及郭璞、谢灵运、谢朓、寒山子等各家之长。晁公遡的诗歌成就虽在晁补之之下,却不亚于晁冲之,应在宋代诗歌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晁公遡的诗歌,宋代以来就有传播和影响,曾入选多种典籍。今天,晁公遡诗歌的影响已远超文学层面,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隋代关陇政治军事集团之一的陇西牛氏(或安定牛氏)为研究对象,并以隋代牛弘为中心进行个案研究,揭示中古时期一般士族演进线路中的独特性,并论述牛弘在隋代学术、制
萧颖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才华横溢,声动华夷,朋友众多,桃李遍布,刚秉正直,嫉恶如仇,一生大起大落,是人人敬仰的文坛宗师,又是一个怀才不遇、沉沦下僚的失意文人。这些
冯衍是两汉之际著名文士,其文以生气勃发、文风劲壮卓然于东汉文坛。今人研究主要集中于《显志赋》在抒情赋史和骈文史上的影响,对于冯衍生平、人格及其它作品甚少涉及。本文
本文以艾南英及其古文集《天傭子集》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艾南英的生平及著述作了简要介绍。其次,分析了《天傭子集》的版本流传情况,并比较了几个主要版本的异同之处。接着,本文
新民歌就象一把剧烈燃烧的火,甫一出现,便以其猛烈火势、势不可挡的勇气烧遍了整个神州大地,其气势之凶,势头之猛,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仅是当时人关注的焦点,兴奋的源头,即
许指严是清末民初一位重要的通俗小说作家,他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死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颇丰:大约有200余篇短篇小说,5部掌故小说集,3部教材,若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张洁以其诗意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研究者们浓厚的兴趣,更因其作品思想探索的尖锐性和深刻性引起了各界强烈而持久的争论。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
小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体育感受和体育信息的起点,通过良好的体育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对培
孟洋,字望之,一字有涯,河南信阳人,明代弘正间文学家,“十才子”之一。复古运动坚定的响应者和支持者,诗文兴象飘逸,辞采清丽。本谱通过对他一生为官为文的研究,全面准确地还
晚清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大地转折和变化,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开始了极其艰难的近代化历程。十九世纪中期以后的近半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