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弘研究——隋唐士族文学个案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i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隋代关陇政治军事集团之一的陇西牛氏(或安定牛氏)为研究对象,并以隋代牛弘为中心进行个案研究,揭示中古时期一般士族演进线路中的独特性,并论述牛弘在隋代学术、制度、文化建设和文学上的成就。透过安定牛氏家族的兴起,不难发现其由“偃武就文”这样一个普遍现象背后的制度性因素,亦即“九品官人法”给予社会结构的撬动作用。同时本论另一个重点在于,探讨隋代文学“斫雕为朴”的总原则和总风貌下,以“礼乐”为思想核心的儒家正统文学观和文学作品是如何生成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在牛弘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南北士人(来自三大地域者)共同参与制定国家统一后必要的文化制度,反映出这一时代最深刻的本质;作为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牛弘的政治理想和其文学创作是相辅相成的,政治上,他积极参与一些根本性的制度建设,文学观念上,尊崇儒家经典文本的权威性,因而其作品显而易见的价值取向就是这一思路的延伸和外化。本论文以此阐明:(1)“士族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因素,一些并不很著称的地方豪族(如牛氏)如何起家?在其绵延百余年的历程中,有什么制度性因素作为保障?”因而在个案研究中探讨了中古士族发展变化一般现象后的普遍性制度因素;(2)“有隋一代看似毫无生气的文学(以牛弘诗文写作为例)究竟在内部积蓄什么样的力量而终于在唐代获得突破?”因而,本论文指出,以牛弘为核心的乐府创作集体,随着国家统一,南北诗风交融、整合后,在诗歌音律、声韵等方面的创作实践,进一步推进了诗歌向格律化迈进的步伐。
其他文献
《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先生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宋代诗歌的选本,其完稿于1956年底,出版于1958年9月,这个过程经历了历史上有特定意义的1957年,钱钟书的知识分子身份以及1957年这
选题策划是出版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搞好选题策划和强化选题管理是出版社按照现代出版模式运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我国目前少儿图书市场的调查研究及现状分析,找到我国少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就总体产品种类而言,缺乏突破,原因包括商业银行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利率没有完全放开,金融风险因子不够丰富,
<正>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各地成立时间久、履职经验丰富的"老人大"纷纷以自己的语言宣传"人大理论",讲好"人大故事"。北大屯市人大常委会作为一名"人大新兵",
崛起于晚明诗坛的竟陵派在经过“靡天下以从之”的盛况后却遭到贯穿整个清代的非议,至中叶,《四库》毁之尤盛,几成定局。为了对竟陵派的实际情况及其在明清两代产生的影响有
“文革”结束后,社会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文革”意识形态的延续,文学作为维系意识形态的必要工具,依然在“文革”文学的窠臼下裹足不前,从1977年下半年“改革派”重
唐前史传文学是我国史传文学领域里的一块奇葩。长期以来,对于唐前史传文学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大多都局限于传统的研究方法。本文力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与立场来重
“苏门六君子”之李廌,少年聪慧,才华横溢。但“文章憎命达”,两次科举失利,虽有治世之志,已注定了其边缘性的人生轨迹。《济南集》是他一生的创作结晶,依托这个文集,我们才
唯美主义是西方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一直以来也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20世纪,唯美主义出现在中国,一方面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冲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文学自
在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中,是由实字和虚字的结合,共同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尤其诗歌这种文体,讲求句式的严整并具有抒情性。因此,实字表示对具体物象的描述,而虚字就不仅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