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TKIs联合唑来膦酸治疗EGFR突变型肺癌伴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目前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肺癌占所有癌症死亡的30%。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骨是肺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对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被推荐作为标准一线治疗药物。唑来膦酸(ZA)作为第三代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能够抑制癌症引起的骨溶解并降低骨骼相关事件(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和需要姑息放疗/手术干预的顽固性疼痛)的发生率,已被广泛用作NSCLC伴骨转移(BM)患者的辅助治疗。近年来,ZA由于其抗肿瘤活性受到高度关注。ZA能够发挥直接抗肿瘤效应,包括抑制细胞生长、黏附、迁移以延缓癌症过程。临床前研究表明,ZA能够增强吉非替尼对具有EGFR突变的人NSCLC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效应。然而,EGFR-TKIs和ZA联合治疗是否能给伴有BM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尚有争议。
  目的:探索EGFR突变型伴不同数量BM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EGFR-TKIs联合ZA作为一线治疗能否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诊断为肺腺癌伴BM并接受EGFR-TKIs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基因检测结果、CT/MRI报告等资料完整。纳入研究的患者被分为EGFR-TKIs+ZA联合治疗组和EGFR-TKIs单药治疗组。患者口服埃克替尼(375mg/d)、吉非替尼(250mg/d)或厄洛替尼(150mg/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ZA(4mg)静脉注射,每3/4周重复。治疗期间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胸部CT评估原发灶、MRI评估骨转移病灶。根据RECIST1.1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根据CTCAE3.0标准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评估。采用IBM 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PFS和OS;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有192例EGFR突变型伴BM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99例接受了EGFR-TKIs单药治疗,93例接受了EGFR-TKIs联合ZA治疗。所有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9.5个月和22.8个月。EGFR-TKIs+ZA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0.6个月,EGFR-TKIs单药组为7.3个月[风险比(HR)=0.676,95%置信区间(CI):0.504-0.907,p=0.008]。EGFR-TKIs+ZA组和EGFR-TKIs组的中位OS分别为24.9个月和19.8个月(HR=0.639,95%CI:0.457-0.892,p=0.008)。
  在多发骨转移(MBM)亚组中,EGFR-TKIs+ZA组的中位PFS为10.1个月,EGFR-TKIs单药组为7.2个月(HR=0.668,95%CI:0.474-0.942,p=0.019)。EGFR-TKIs+ZA组和EGFR-TKIs组的中位OS分别为23.5个月和19.3个月(HR=0.616,95%CI:0.417-0.909,p=0.013)。伴单发骨转移(SBM)的肺腺癌患者接受EGFR-TKIs+ZA治疗和EGFR-TKIs单药治疗的中位PFS分别为12.1个月和7.8个月(HR=0.623,95%CI:0.350-1.110,p=0.103),中位OS分别为31.8个月和22.0个月(HR=0.617,95%CI:0.319-1.192,p=0.146)。SBM、ECOG PS0-1和接受EGFR-TKIs联合ZA治疗的肺腺癌患者与更长的OS相关。两治疗组间3-4级不良反应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
  结论:同时使用EGFR-TKIs和ZA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伴BM患者,尤其是MBM患者,显示出了明显改善的PFS和OS。本研究表明联合应用EGFR-TKIs和ZA可能是ECOG PS较好的EGFR突变型伴MBM的肺腺癌患者更好的一线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并优化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联合疗法。  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病房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拟行宫颈癌根治术的IB1期-IIA2期宫颈癌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组(TE组),对照组,每组30例。T组在术后第2d开始选
学位
学位
脑卒中又名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目前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卒中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患肢痉挛、挛缩、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卒中后抑郁等。PSF作为脑卒中的一大并发症,是一种病
学位
目的: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脑卒中发生时不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还可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其中,卒中后抑郁较为常见。本次试验主要研究镜像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及活动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影响镜像疗法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学位
目的:  比较刃针结合拔罐疗法与电针结合拔罐疗法治疗LDH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经过确诊的7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刃针结合拔罐疗法,对照组给予电针结合拔罐疗法。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治疗后1个月)时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的指标变化;比较、评估二者的疗效差异。对其相
目的:探讨电项针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旨在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的患者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住的脑卒中患者52例,并且都经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入选的每个
学位
目的: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age)、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ge)]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两大类,其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是继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威胁,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三大特征。脑卒中不但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在导致神经功能
学位
鼻咽癌(NPC)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1],具有民族易感性、区域集中性、家族性聚集性等特征。鼻咽癌早期就会出现淋巴结转移,且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高。目前免疫治疗是成为有望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PD-L1(程序化死亡配体-1)在各种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已被证明一个预后不佳的因素。然而,PD-L1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以往研究证实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细胞发生复发转移的重要
学位
鼻咽癌是世界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等地区,我国沿海地区人群年发病率达15~50/10万。由于鼻咽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鼻咽癌原发部位的隐蔽性,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超过70%的新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已为潜在的、局部晚期癌症,并且其中大多数患者肿瘤已侵犯骨性结构(T3期)。局部晚期鼻咽癌,特别是T3期,易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骨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颅底骨质侵犯是局部晚期鼻
学位
目的: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8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20%患者在诊断之时已是局部晚期(ⅢA-N2),治疗后远处复发和转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中各亚组的生存预后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探索了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与发生跳跃性转移(Skip-N2)的关系以及该类患者和亚组的预后情况。  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收集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