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膦酸盐联合放化疗治疗T3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与预后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是世界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等地区,我国沿海地区人群年发病率达15~50/10万。由于鼻咽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鼻咽癌原发部位的隐蔽性,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超过70%的新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已为潜在的、局部晚期癌症,并且其中大多数患者肿瘤已侵犯骨性结构(T3期)。局部晚期鼻咽癌,特别是T3期,易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骨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颅底骨质侵犯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不良预后因素,是鼻咽癌骨转移的高危风险因素。骨转移导致骨相关事件发生的风险大幅度升高。双膦酸盐能够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在一些骨转移瘤的治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一些实体瘤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双膦酸盐更可能起到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并降低其骨转移发生率。而其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是否能预防骨转移,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初治的T3期鼻咽癌(无论是否有远处骨转移)放化疗时是否联合应用双膦酸盐的治疗方法,分析两者局部病灶控制、患者复发和生存的差异,旨在进一步探索鼻咽癌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发现疗效更佳的治疗方式。
  方法:系统性回顾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T3期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的患者各个临床资料完整,随访配合。根据是否联合双膦酸盐辅助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BPs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据当年发布的NCCN指南中各分期所推荐的放化疗方案。治疗期间每周随访,治疗结束后定期进行门诊随访,并行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指标及影像学复查,必要时行鼻咽镜检查,出现临床症状者尽早至门诊检查。根据RECIST1.1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根据CTCAE3.0标准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收集患者治疗前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作为基线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24.0软件包处理。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膦酸盐应用的影响因素。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得分匹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检验验证,SREs发生率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应用Cox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有254例患者纳入我们的研究,其中119(46.8%)例接受双膦酸盐联合放/化疗(BPs组),135(53.2%)例接受单纯放/化疗治疗(对照组)。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提示治疗方案组间基线资料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处骨转移与双膦酸盐的较高的应用率相关(OR=2.370,P=0.003)。将患者进行1∶1倾向性得分匹配后,结果有89对患者匹配成功。BPs组的ORR(76.4%vs.57.3%,P=0.007)和DCR(95.5%vs.86.5%P=0.036)有较明显的改善。而两组的中位OS(40.0个月vs.43.0个月,p=0.388)和中位PFS(37.0个月vs.35.0个月,p=0.382)均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显示IVB期、颈椎侵犯与患者较短的PFS、OS呈明显相关(P<0.001),ALP水平与患者较短的OS相关(P=0.036)。双膦酸盐的应用在多因素分析中与较长的OS相关(P=0.003)。进一步亚组生存分析显示,在IVB期患者(106例)中应用双膦酸盐对PFS、OS的改善较明显(P<0.05),而在III-IA期患者(72例)中的生存获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双膦酸盐常见症状有发热寒战(15例,16.9%)、肌肉酸痛(7例,7.86%)、关节痛(6例,6.74%)等。此外,双膦酸盐并不加重放疗或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P>0.05)。
  结论:T3期鼻咽癌应用双膦酸盐联合放化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局部病灶控制率,与放化疗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加重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双膦酸盐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仍需要较大样本量及较长的随访时间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超微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VAS疼痛评分、颈部活动度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超微针刀联合针灸疗法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方面的优越性和临床实用性。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推理疗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调研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早期入住康复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在住院康复期间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以及功能预后,评估其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卒中后尿失禁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试验一: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根据头颅MRI或CT结果记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并优化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联合疗法。  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病房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拟行宫颈癌根治术的IB1期-IIA2期宫颈癌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组(TE组),对照组,每组30例。T组在术后第2d开始选
学位
学位
脑卒中又名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目前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卒中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患肢痉挛、挛缩、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卒中后抑郁等。PSF作为脑卒中的一大并发症,是一种病
学位
目的: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脑卒中发生时不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还可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其中,卒中后抑郁较为常见。本次试验主要研究镜像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及活动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影响镜像疗法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学位
目的:  比较刃针结合拔罐疗法与电针结合拔罐疗法治疗LDH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经过确诊的7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刃针结合拔罐疗法,对照组给予电针结合拔罐疗法。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治疗后1个月)时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的指标变化;比较、评估二者的疗效差异。对其相
目的:探讨电项针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旨在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的患者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住的脑卒中患者52例,并且都经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入选的每个
学位
目的: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age)、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ge)]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两大类,其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是继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威胁,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三大特征。脑卒中不但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在导致神经功能
学位
鼻咽癌(NPC)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1],具有民族易感性、区域集中性、家族性聚集性等特征。鼻咽癌早期就会出现淋巴结转移,且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高。目前免疫治疗是成为有望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PD-L1(程序化死亡配体-1)在各种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已被证明一个预后不佳的因素。然而,PD-L1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以往研究证实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细胞发生复发转移的重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