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疲劳的疗效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age)、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ge)]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两大类,其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是继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威胁,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三大特征。脑卒中不但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在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发生下降。而卒中后疲劳(post stroke fatigue,PSF)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它是一种病理性疲劳,难以通过休息得到缓解,因其较易与卒中后抑郁等并发症干扰混淆,常容易被临床工作者忽略。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PSF可能与性别、年龄、病灶、功能障碍、合并症及炎症因子等有关,而其相关影响因素复杂,对卒中幸存者的ADL和生活质量会造成大量负面影响,同时PSF会减少患者的活动时间和康复时间,从而导致其功能恢复不良,致残率和死亡率升高,产生恶性循环。因此,PSF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增强患者自身体能,提高患者对更高强度训练的耐力,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康复治疗的效果,使患者更早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本研究通过观察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PSF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腹针疗法的疗效与安全性,优化PSF康复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安全、绿色的PSF治疗方案,从而增加康复治疗的效率,提高患者ADL。
  方法:
  本研究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PSF患者86例。全部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与2014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MRI和(或)CT所证实。同时符合De Groot等人在2003年提出的PSF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入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实验组予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康复训练和体针疗法。所有入组患者于入院当日收集并汇总其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卒中类型等)。入院后(即治疗前)和治疗三周后分别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疲劳严重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疗效判定,所有患者观察均由两位医生共同完成,并记录评分,入院后(治疗前)清晨(第1天清晨)和治疗三周后清晨(第22天清晨)分别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从而客观评价腹针结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束后对患者评分及血清学指标浓度运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其结果。
  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卒中类型、治疗前各量表评分、治疗前各血清学指标浓度的基线比较,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MMSE评分、F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的组内比较和治疗前后血清FIB、TNF-α和IL-6浓度的组内比较均得出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得知两组经过治疗后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PSF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疲劳程度、焦虑抑郁情况,降低血清学指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ADL、认知功能,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作用更显著。
  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MMSE评分、F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的组间比较和治疗后血清FIB、TNF-α和IL-6浓度的组间比较均得出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NIHSS评分、FSS评分、HAM A评分、HAMD评分的组间比较t值为负,治疗后BI评分、MMSE评分的组间比较t值为正,治疗后血清FIB、TNF-α和IL-6浓度的组间比较t值为负,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存在差异,且实验组在缓解疲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与焦虑抑郁状况和提高ADL与认知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在血清学指标的降低程度上优于对照组。
  4.所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结论:
  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以使PSF症状得到改善,有利于整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观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团体心理治疗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团体心理治疗改善PSD的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PSD患者共124例,随机平分至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62例。对照组及干预组均采取脑血管病常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基础抗抑郁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基础抗抑郁药物为常规剂量的一
目的:本研究通过超微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VAS疼痛评分、颈部活动度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超微针刀联合针灸疗法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方面的优越性和临床实用性。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推理疗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调研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早期入住康复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在住院康复期间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以及功能预后,评估其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卒中后尿失禁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试验一: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根据头颅MRI或CT结果记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并优化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联合疗法。  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病房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拟行宫颈癌根治术的IB1期-IIA2期宫颈癌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组(TE组),对照组,每组30例。T组在术后第2d开始选
学位
学位
脑卒中又名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目前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卒中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患肢痉挛、挛缩、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卒中后抑郁等。PSF作为脑卒中的一大并发症,是一种病
学位
目的: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脑卒中发生时不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还可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其中,卒中后抑郁较为常见。本次试验主要研究镜像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及活动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影响镜像疗法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学位
目的:  比较刃针结合拔罐疗法与电针结合拔罐疗法治疗LDH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经过确诊的7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刃针结合拔罐疗法,对照组给予电针结合拔罐疗法。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治疗后1个月)时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的指标变化;比较、评估二者的疗效差异。对其相
目的:探讨电项针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旨在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的患者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住的脑卒中患者52例,并且都经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入选的每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