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垫微观接触对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去除的影响及其跨尺度建模方法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li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简称CMP)技术通过化学和机械的协同作用去除工件表面材料,不仅可以获得原子级的超光滑表面,还具备全局和局部平坦化能力,在半导体制造,光学器件加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CMP过程存在复杂化学机械耦合作用,并且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本身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CMP的材料去除过程的定量模拟和准确预测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CMP技术的机理研究水平已经滞后于技术发展需求,CMP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优化只得依赖于大规模工艺实验。面对未来抛光材料以及工艺需求的多样化挑战,建立考虑化学机械协同作用的CMP材料去除过程量化预测方法迫在眉睫。CMP材料去除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纳/微/宏跨尺度过程,其中纳观尺度磨粒依靠微观尺度抛光垫粗糙峰传递的载荷,作用于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发生原子级材料去除,并进一步依靠抛光垫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宏观尺度表面加工。针对CMP系统的跨尺度材料去除特点以及材料去除过程量化预测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微观尺度CMP材料去除试验和模型为基础的CMP跨尺度建模方法,即以微观单粗糙峰为基本建模单元,将宏观材料去除过程看作是大量微观粗糙峰随机作用的叠加。通过微观尺度材料去除试验和理论分析,建立能够反映化学和机械协同作用机理的半经验数学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结合概率学理论,建立跨尺度材料去除模型。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CMP过程中化学-机械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实现CMP过程的定量预测,还能够为CMP过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指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开展了抛光垫力学特性和微观接触特性研究。通过压缩力学试验,探究了抛光垫的非线性压缩行为,建立了粗糙层-基体层串联模型,分析了抛光垫微观结构特征对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微探针测定了抛光垫表面弹性模量以及硬度参数,为后续材料去除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搭建了抛光垫微观接触状态测量系统,基于光学测量原理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该系统可以获得抛光垫的真实微观接触状态图像以及接触状态特征统计信息,为微观尺度材料去除机理的研究提供硬件支撑。(2)开展了单粗糙峰接触条件下工件表面材料化学机械协同作用去除机理研究和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基于纳→微物理映射模型和Hertz接触理论的单粗糙峰材料去除模型,针对单晶硅、熔融石英玻璃和BK7玻璃三种材料,开展了单粗糙峰接触下的划擦试验。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在微观尺度的协同作用机理,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单粗糙峰划擦试验研究方法和材料去除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后续以单粗糙峰模型为基础的跨尺度建模策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3)开展了确定多粗糙峰接触状态下的材料去除率预测方法和影响因素研究,建立了基于真实微观接触图像的多粗糙峰材料去除模型,结合抛光垫微观接触状态在线测量装置,开展了不同微观接触状态下的往复划擦试验。通过划擦试验和模型预测结果分析,揭示了“离散分布”和“集中分布”两种典型微观接触状态下化学和机械协同作用的差异,验证了多粗糙峰材料去除模型对不同微观接触状态材料去除率的预测精度。结合摩擦力在线测量系统,开展了微观尺度摩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 mm/s~20 mm/s的划擦速度下,微观尺度的粘滑现象在材料去除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最后,基于Stribeck摩擦模型,解释了微观尺度的粘滑现象及其对原子级材料去除过程的影响机理。(4)开展了随机微观接触状态下宏观CMP材料去除率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纳/微/宏跨尺度材料去除模型。该模型通过定义有效接触点数目ne,化学反应能力参数β,以及机械去除能力参数γ,实现了宏观CMP过程中化学和机械协同作用的解耦。试验结果和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表明:微观接触状态和材料物化特性通过影响微观尺度的化学和机械协同作用而影响宏观材料去除率,本文提出的宏观材料去除模型能够揭示不同材料在不同微观接触状态下的材料去除差异,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和试验结果,提出了一套基于抛光垫微观接触状态的CMP工艺过程稳定性分析方法,为集成电路制造CMP过程中的工艺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α-酮酸酯的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在医药及其他化学品的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其中,手性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该不对称加氢反应中。但是,如何实现昂贵的手性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分离回收仍是一大挑战。因此,本文构建了新的手性催化体系,在兼具高的对映体选择性的同时,亦可实现手性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分离回收与循环使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浊点”特性的新型手性离子液体CILTPT-1[
学位
随着柔性电子的迅猛发展,可穿戴的柔性应变传感器逐渐在人体运动监测、医疗健康监护、仿生电子皮肤、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物联网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应用的场景和需求往往是多样化的,这对应变传感器的传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柔性传感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开发主要面临以下几个困难:(1)高灵敏度和大工作范围难以兼顾,使得所制备的
学位
选择具有长寿命三重态的发色团制备光敏剂,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基于重原子效应促进系间窜越(ISC)的分子结构设计方法,会缩短三重态寿命,对光敏剂的应用带来不利影响。近来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剂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为其具有合成成本低廉、毒性较低和三重态寿命较长等优点。但是,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的分子结构设计策略还不成熟,设计分子结构简单、三重态寿命长的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剂,仍是光化学领域面临的挑战。本
学位
裂解装置是乙烯生产过程的核心,其能耗占整个生产过程能耗约60%,因此降低裂解装置的能耗、提高其能效水平,对降低整个乙烯生产过程能耗意义重大。然而,目前裂解生产的能效管控研究和应用存在多介质能源流与物质流耦合分析不充分、多生产工况能效评估解决不足、诊断粒度粗糙、能效调度优化不完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裂解生产能效水平提升的瓶颈。为此,本文以裂解生产的能效评估、诊断和调度研究为选题,面向实际生产中的具
学位
可见光催化是一种条件温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分子转化方法。可见光催化剂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重要媒介,是可见光催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开发价格低廉、合成简便的新型可见光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合成了基于2,3-双氰基吡嗪并菲骨架结构的有机聚集体光催化剂,并开展了其与钯或镍协同催化的α-酮酸与芳基卤代物脱羧偶联、胺的α-位烯丙基化和羧酸与芳基卤代物C-O偶联反应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发了基于2
学位
在许多工业控制系统中,由于限制保护的需求或执行器物理结构的限制,控制输入的幅值和速率是受限的。受限的控制输入可能导致严重的系统性能衰减,甚至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针对非线性被控对象,现有的输入受限控制算法往往基于被控对象模型,然而,许多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难以精确建立,比如包含了复杂的燃烧及转动动态的航空发动机转速模型。另一方面,大部分现有的方法只考虑了幅值限制而忽略了速率限制,而在诸如航空发动机的压
学位
1,3-偶极环加成反应是构筑杂环分子的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作为一类重要的1,3-偶极子,甲亚胺叶立德与亲偶极体的环加成反应已被广泛报道。这类反应通常被用来合成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考虑到合成化学正朝着更绿色、更高效、低成本和低排放的方向发展,在开发新反应的同时能够兼顾绿色化学的特性是至关重要的。甲亚胺叶立德参与的环加成反应一般具有原子经济、步骤简洁、反应条件温和和产率高等绿色化学特点,这类反应已经
学位
Cu-Ni-Sn合金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弹性,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性、抗应力松弛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等,在精密仪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天然气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应用广泛,是最有潜力替代铍青铜的高强高弹性导电铜合金。然而Cu-Ni-Sn合金的制备难点在于其液固区间比较大,采用传统的铸造法制备Cu-Ni-Sn合金极容易出现Sn元素的微观偏析和宏观反偏析,导致合金在后续变形过程中容易开裂。
学位
Ti-6Al-4V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抗疲劳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用关键材料。在航空发动机服役过程中,叶片和轮盘易发生微动磨损而失效。微动磨损不但大幅降低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使用寿命,且为飞机服役安全留下安全隐患。如何改善Ti-6Al-4V合金抗微动磨损能力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调控界面晶粒尺寸是改善金属材料微动磨损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Ti-6Al-4V合金的晶粒细化机制
学位
阀门作为压力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核电、石油、化工等领域。但阀门设计多参考经验值,且阀门成型后进行的基于实验室环境下实验验证,与实际工况存在偏差,导致阀门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甚至在某些工况下造成阀门失效引发生产事故,因此对阀门实际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对保障阀门的安全运行以及阀门的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阀门实际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并非仅与阀门本体有关,同时受其上下游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