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丸处理Ti-6Al-4V合金晶粒细化机制及其微动磨损行为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6Al-4V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抗疲劳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用关键材料。在航空发动机服役过程中,叶片和轮盘易发生微动磨损而失效。微动磨损不但大幅降低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使用寿命,且为飞机服役安全留下安全隐患。如何改善Ti-6Al-4V合金抗微动磨损能力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调控界面晶粒尺寸是改善金属材料微动磨损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Ti-6Al-4V合金的晶粒细化机制和界面晶粒的力学性能对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均尚不明晰。深入研究喷丸处理Ti-6Al-4V合金的晶粒细化过程、力学性能变化及其对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对于提高钛合金叶片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本论文以具有初始{112(?)0}〈101(?)0〉轧制织构的Ti-6Al-4V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喷丸处理合金获得具有梯度纳米结构的表层组织,首先研究了梯度纳米结构表层中织构的演化对滑移模式和晶粒细化机制的影响。其次,采用微柱压缩和缺口微悬臂梁弯曲测试方法,从微米尺度上研究了粗晶(Coarse grains,CGs)和纳米晶(Nanograins,NGs)Ti-6Al-4V合金力学性能与塑性变形的关系,为研究界面晶粒尺寸对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最后,选取Si4N3/Ti-6Al-4V作为摩擦副,研究了界面晶粒尺寸对微动磨损耐磨性的影响;选取Ti-6Al-4V/Ti-6Al-4V作为摩擦副,研究了界面晶粒尺寸对微动磨损摩擦模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地研究了在喷丸处理Ti-6Al-4V合金梯度纳米结构表层中,应变控制的织构、滑移模式、晶界等微观结构演化,揭示了Ti-6Al-4V合金的晶粒细化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锥面<c+a>位错在晶粒细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当应变量逐渐增加时,与喷丸处理方向垂直的主导晶体取向首先由{112(?)0}柱面转变为{101(?)0}锥面,然后{101(?)0}锥面转变为{0001}基面。晶体取向的改变导致主要滑移模式首先由锥面<c+a>滑移转变为基面<a>滑移,然后基面<a>滑移又转变为锥面<c+a>滑移。基于滑移模式和织构演化,具有{112(?)0}〈101(?)0〉轧制织构Ti-6Al-4V合金的晶粒细化机制可分为四个阶段:(I)在CGs中形成具有锥面<c+a>位错的位错墙;(II)通过基面<a>位错与非基面位错交割将CGs细化为超细晶(Ultra-fine grains,UFGs);(III)通过锥面<c+a>位错与基面<a>位错交割将UFGs细化为NGs;(IV)通过晶粒转动形成具有大角度晶界的NGs。在晶粒细化过程中,锥面<c+a>位错起到两个重要作用:协调晶粒c轴的应变,从而实现广义塑性流动,特别是在NGs中;与基面<a>位错交割形成具有基-锥面位错锁结构(柱面<c>位错和柱面<c+a>位错)的独特小角度晶界。这种独特的低能晶界极大地提高了晶界的稳定性和晶粒内的位错密度(NGs中位错密度~6.6×1015 m-2)。(2)采用微柱压缩和缺口微悬臂梁弯曲测试方法,研究了CGs和NGs Ti-6Al-4V合金的强韧性、加工硬化能力以及塑性变形机制,揭示了晶粒尺寸对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Gs被细化为NGs时,Ti-6Al-4V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由位错协调塑性(<a>滑移和锥面<c+a>滑移)转变为晶界协调塑性(晶界迁移)。晶界迁移会导致NGs的应变局域化,使得在微柱压缩下形成剪切带而失效,且在缺口微悬臂梁弯曲下难以释放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纹尖端的快速扩展。因此,当CGs被细化为NGs时,Ti-6Al-4V合金屈服强度0.7由991±230 MPa增加到1489±25 MPa,加工硬化速率Θ由8.57±3.31减小到3.68±0.39,并且断裂韧性下降至9.72±0.97 MPa m1/2。(3)选择Si4N3/Ti-6Al-4V作为摩擦副,研究了不同载荷下CGs和NGs Ti-6Al-4V合金的微动磨损磨痕表层组织演化机制,并揭示了其与耐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载荷下CGs和NGs摩擦模式均为滑移机制(滑移主导),磨痕表面发生氧化剥层磨损。裂纹的形核和扩展主要发生在氧化非晶层内部以及氧化非晶层与极细NGs层的界面处。Ti-6Al-4V合金微动磨损的耐磨性与弹塑性变形下表层组织的演化有关。在5 N载荷下,基体的NGs发生弹性变形,晶粒未发生明显改变,然而CGs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极细的NGs和非晶,导致5 N载荷下NGs的耐磨性高于CGs。在10 N、20 N和50 N载荷下,NGs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极细的NGs和非晶,然而CGs发生塑性变形,首先被细化为NGs,然后形成极细的NGs和非晶,导致10 N、20 N和50 N载荷下NGs的耐磨性低于CGs。(4)选择Ti-6Al-4V/Ti-6Al-4V作为摩擦副,研究了粘滑运动下表层为CGs、超细晶(UFGs)、NGs和非均质晶粒结构Ti-6Al-4V合金的摩擦模式。结果表明,受晶粒尺寸影响的界面塑性是维持接触界面粘着的关键。基于晶粒尺寸对塑性变形机制和摩擦模式的影响,提出了通过界面晶粒尺寸调控塑性变形机制来控制摩擦模式:(I)在界面处CGs和UFGs中,通过位错滑移实现混合机制(粘着-滑移竞争);(II)在界面处NGs中,通过晶界迁移实现滑移机制(滑移主导);(III)在界面处非均质晶粒结构中,通过位错滑移实现部分滑移机制(粘着主导)。
其他文献
经济的合成路线、较小的暗毒性和较长的三重态寿命等优点,使具有强可见光区吸收的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剂(Triplet photosensitizers,PSs)在光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该类研究领域仍处于初始阶段,设计具有高效的无重原子的三重态光敏剂,仍然是光化学领域中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尽管目前有不同的策略用于设计无重原子的三重态光敏剂,但分子结构与系间窜越效率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3,4,
学位
网络化控制系统建立了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联系,突破了系统组件在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推动了实际系统向大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实际系统中,存在生产需求改变、系统元器件失效与恢复等因素造成系统动态发生突变的情况,导致传统的网络化控制系统难以适用。而网络化切换系统因允许多个子系统基于通信网络依序切换,能够较好地建模与描述上述复杂情况,可通信网络中固有的时延、数据包乱序等不确定性因
学位
α-酮酸酯的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在医药及其他化学品的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其中,手性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该不对称加氢反应中。但是,如何实现昂贵的手性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分离回收仍是一大挑战。因此,本文构建了新的手性催化体系,在兼具高的对映体选择性的同时,亦可实现手性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分离回收与循环使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浊点”特性的新型手性离子液体CILTPT-1[
学位
随着柔性电子的迅猛发展,可穿戴的柔性应变传感器逐渐在人体运动监测、医疗健康监护、仿生电子皮肤、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物联网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应用的场景和需求往往是多样化的,这对应变传感器的传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柔性传感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开发主要面临以下几个困难:(1)高灵敏度和大工作范围难以兼顾,使得所制备的
学位
选择具有长寿命三重态的发色团制备光敏剂,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基于重原子效应促进系间窜越(ISC)的分子结构设计方法,会缩短三重态寿命,对光敏剂的应用带来不利影响。近来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剂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为其具有合成成本低廉、毒性较低和三重态寿命较长等优点。但是,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的分子结构设计策略还不成熟,设计分子结构简单、三重态寿命长的无重原子三重态光敏剂,仍是光化学领域面临的挑战。本
学位
裂解装置是乙烯生产过程的核心,其能耗占整个生产过程能耗约60%,因此降低裂解装置的能耗、提高其能效水平,对降低整个乙烯生产过程能耗意义重大。然而,目前裂解生产的能效管控研究和应用存在多介质能源流与物质流耦合分析不充分、多生产工况能效评估解决不足、诊断粒度粗糙、能效调度优化不完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裂解生产能效水平提升的瓶颈。为此,本文以裂解生产的能效评估、诊断和调度研究为选题,面向实际生产中的具
学位
可见光催化是一种条件温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分子转化方法。可见光催化剂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重要媒介,是可见光催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开发价格低廉、合成简便的新型可见光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合成了基于2,3-双氰基吡嗪并菲骨架结构的有机聚集体光催化剂,并开展了其与钯或镍协同催化的α-酮酸与芳基卤代物脱羧偶联、胺的α-位烯丙基化和羧酸与芳基卤代物C-O偶联反应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发了基于2
学位
在许多工业控制系统中,由于限制保护的需求或执行器物理结构的限制,控制输入的幅值和速率是受限的。受限的控制输入可能导致严重的系统性能衰减,甚至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针对非线性被控对象,现有的输入受限控制算法往往基于被控对象模型,然而,许多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难以精确建立,比如包含了复杂的燃烧及转动动态的航空发动机转速模型。另一方面,大部分现有的方法只考虑了幅值限制而忽略了速率限制,而在诸如航空发动机的压
学位
1,3-偶极环加成反应是构筑杂环分子的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作为一类重要的1,3-偶极子,甲亚胺叶立德与亲偶极体的环加成反应已被广泛报道。这类反应通常被用来合成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考虑到合成化学正朝着更绿色、更高效、低成本和低排放的方向发展,在开发新反应的同时能够兼顾绿色化学的特性是至关重要的。甲亚胺叶立德参与的环加成反应一般具有原子经济、步骤简洁、反应条件温和和产率高等绿色化学特点,这类反应已经
学位
Cu-Ni-Sn合金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弹性,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性、抗应力松弛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等,在精密仪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天然气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应用广泛,是最有潜力替代铍青铜的高强高弹性导电铜合金。然而Cu-Ni-Sn合金的制备难点在于其液固区间比较大,采用传统的铸造法制备Cu-Ni-Sn合金极容易出现Sn元素的微观偏析和宏观反偏析,导致合金在后续变形过程中容易开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