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椭球体中两簇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参与调控嗅觉麻醉敏感记忆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与记忆活动已被证明在很多生物中存在,简单如线虫,复杂如人,生存与繁衍都离不开对生活经验的学习与记忆。可塑性依赖的学习与记忆是一切智能活动的基础,而人类对其中机理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果蝇的嗅觉惩罚性学习记忆范式T-迷宫中,果蝇被训练将某种气味与电击信号耦联起来从而对这种气味形成回避性记忆。这种记忆痕迹会在训练后几小时之内迅速衰减,3小时剩余的记忆根据是否对冷冻麻醉处理敏感可分为抗麻醉记忆和麻醉敏感记忆。我们通过改变训练时的电击参数,发现电击的频率与强度会直接影响3小时阶段的这两种不同记忆成份。   果蝇中央脑中最显著的结构之一蘑菇体,被认为是负责嗅觉学习记忆的中枢。另一个重要脑结构——中央复合体,则被证实参与了视觉学习记忆的过程。实验中我们发现特异性地在训练时激活中央复合体的组成结构之——椭球体中的部分神经元,会导致实验组果蝇训练后3小时记忆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抗麻醉记忆却不受影响,比较3小时记忆成分发现这些果蝇缺失了几乎全部的麻醉敏感记忆。我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群神经元都是乙酰胆碱能的,其中约有三分之二同时还是γ-氨基丁酸能的。通过抑制热激活阳离子通道在这两簇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中的表达,特异性地只在训练时激活其余非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我们发现训练后3小时麻醉敏感记忆下降的现象消失了,这说明记忆成绩下降是由于这部分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在训练时被激活引起的。   通过在跨突触结构重构绿色荧光蛋白的方法,我们发现这两簇神经元可能投射到了参与3小时记忆调控的蘑菇体肯尼恩氏神经元,同时还可能接受来自这些蘑菇体肯尼恩氏细胞的投射。这些结果和发现将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更为详尽的果蝇嗅觉学习记忆信息处理神经网络,也有助于我们对视觉-嗅觉跨模态信息交流的理解。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下,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进行着一场技术革命,我们的社会已经由工业时代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信息技术对教学课堂来说,也成为一
肌醇(myo-inositol)及其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如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壁多糖的合成、生长素感受、磷的储存等。肌醇的从新合成途径称为Loewus途径,是两步连续
上梅洲茶树品种,是我县历代劳动人民所发现、鉴别、繁殖、栽培的一个茶树良种。原来集中栽培在我县车田公 On the Mei Chau tea tree varieties, is the county found that
从山西汾阳混交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在菌核内积累类胡萝卜素的青霉PT95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RAPD分析已经将PT95菌株鉴定到青霉属汤姆青霉系(Penicilliumthomiiseries),并对该
Δ5脂肪酸去饱和酶(Δ5fatty acid desaturase)是合成花生四烯酸(AA)和EPA的关键酶。为了构建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简称D5)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实现在E.coli BL21(DE3)中的表达。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该基因并插入到pET28a中,测序鉴定后,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
农垦58号在1960年引入本省,1963和1964年在嘉兴县多点试种和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平均亩产达700斤以上。1965年许多社队已把农垦58号作为单季晚稻的主要品种,并获
一两二钱种子起家我们从一九六二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引进高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种子共一两二钱,在芦台农场进行繁殖,一九六五年推广到十一个试点;杂交高粱生产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运用,利用无线技术高速传输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变成现实,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及扩展能力的提高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由于手
朝阳地区,山地较多,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作物有谷子、高粱、棉花,其中谷子占粮谷作物面积40%左右。但产量不高。本区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夏季雨水集中,作物在生长季节内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