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对Caco-2肠上皮细胞单层屏障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Caco-2肠上皮细胞单层屏障模型研究四种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建立Caco-2肠上皮细胞单层屏障模型,碱性磷酸酶检测细胞极性。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大肠埃希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粪肠球菌组、乳酸杆菌组,在各组细菌作用下,Millicell-ERS电阻测定仪测定Caco-2肠上皮细胞单层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值变化、酶标仪检测荧光黄通过率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单层细胞zonulin;电镜观察细胞间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Westernblot方法检测紧密连接(TJ)相关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表达、分布和超微结构变化。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碱性磷酸酶测定细胞单层呈明显极性,TEER值稳定在250㎝2,建模成功;肠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均引起细胞单层屏障通透性升高,TEER值明显下降,荧光黄透过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后细胞释放zonulin蛋白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粪肠球菌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后,zonulin释放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组zonulin释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肠埃希菌与单层细胞作用6小时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单层细胞屏障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变稀,绒毛有脱落,细胞间紧密连接电子密度降低,断裂,间隙增宽;大肠埃希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三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表达明显减少。粪肠球菌组、乳酸菌组Occludin、Claudin-1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胞浆蛋白ZO-1表达降低。细菌作用6小时后免疫荧光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分布情况,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可见荧光较正常组松散,不连续,可见明显锯齿状分布,甚至缺口及裂隙样表现,荧光强度减弱,粪肠球菌组、乳酸菌组荧光强度稍减弱,但仍沿胞膜分布,条带较清晰,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1.建立稳定的Caco-2单层细胞屏障模型;2.肠道四种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不同程度引起单层细胞完整性的损害,乳酸杆菌无此作用;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肠上皮细胞分泌zonulin增加;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通过降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变其分布影响损伤肠道屏障功能。
其他文献
<正>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知名企业卡特彼勒、三一普茨迈斯特、中联重科(意大利CIFA和德国m-tec)、日立建机、约翰迪尔、利勃海尔、卡尔玛、林德叉车、永恒力叉车、安百拓、德国
目前三维海图与海战场环境的绘制与数据模拟缺乏高效、通用性的软件。由于电子海图图层不仅获取困难,常常还需要进行特殊格式转换,使得海图使用受制于人,影响了用户对软件的
在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的重大判断。河长制在当前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推进生态
目的观察急进高原地区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mmCHI)急性期转运至不同海拔高度下的伤情变化。方法平原饲养的健康雄性SD大鼠称基础体质量,模拟海拔6.0 km持续低压、低氧处理2
<正>人力资源战略要坚持有效增长,和平崛起,成为ICT领导者。业务与人力资源政策都应支撑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我有一个想法,我们提出的"针尖战略",其实质是寻求和平崛起。华
魔幻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与拉丁美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新的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新发展。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极为出色地将魔幻与
摘要:我国现行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对实习大学生的人身伤害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能否将其认定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工伤”存在较大分歧。在司法实务中,实习大学生的人身
目的为了解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了解和满意度,以及对家庭医生制服务需求,为今后制定家庭医生制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创维社区为本次调查的研究现场,采用自编家
目的:比较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ansport Risk Index ofPhysiologic Stability,TRIPS)、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Ⅱ(Score for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Version Ⅱ,SANP-Ⅱ)、围产
归属感是人一生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人不断追寻归属感的历史,就是人由最初的游离、虚无状态不断探寻归属及其依靠的历史。归属感作为人之价值本体和生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