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为指导思想,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主动、有个性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很多学校的数学课堂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关于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重庆市巴南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理念及其教学模式的相关情况的认识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并不是很如意,教师从观念到实际操作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偏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概述,对数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及特征,并且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设计的角度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做了相关理论探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探索,建立了重庆市巴南中学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对其组织结构和内容结构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精心设计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等典型教学案例,同时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最后分析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