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平台对拉萨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z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公众的行为方式,也极大地影响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社会运行效率和政府运作模式都将深刻受到“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虽然拉萨市政府已经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模式,在提升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多经验和完善了政务模式,然而当前仍存在许多阻碍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面临如何更好地整合互联网技术与政府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来提升拉萨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如何更好地加强政府和公众互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又顺应了治理实践的现实需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力争通过研究提出的这些举措更好地促进互联网技术资源与政务服务进行整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政务”平台来提升拉萨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而建设一个政务服务效率更高和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更高的政府。
  本研究以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绿色治理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互联网+政务”平台对拉萨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影响。本研究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进行问卷调查,用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另一个是进行访谈调研,用访谈调研得来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一方面采用对利益相关方访谈调查的方式,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本研究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另一方面本研究以在拉萨市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办理业务的公众为调查对象,让他们对政府利用“互联网+政务”平台提供的政务服务进行评价。引入了公众感知、公众满意度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因素,以及性别、民族、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和用网时间等六个社会人口统计变量构建了拉萨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证研究模型。
  定量统计主要是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部分结合问卷设计采用SPSS25.0和LISREL8.80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信效度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假设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对“互联网+政务”平台对拉萨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从公众对“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感知利用角度出发,对“互联网+政务”平台影响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公众对“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质量直接正向影响公众对“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满意度;公众对“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满意度中介了公众感知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针对目前拉萨市在“互联网+政务”平台建设管理和公众对“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本研究从加强政府对“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和促进公众对“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利用采纳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预期通过这些建议举措,促进拉萨市政府治理能力的发展,最终提升拉萨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总而言之,本研究最大的贡献在于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从政府建设行为和公众采纳行为两方面出发,要求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联系,将政府和公众的力量综合利用起来共同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他文献
政府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是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和政策。2012年国家发改委就制定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建立和规范政府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项举措从地方实践发展到全国广泛推进,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应用,日益成熟,对于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项目建设带来的社会风险和事故矛盾,保障政府工程特别是重大民生项目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保护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管理者应该着重关注的领域,研究教师的保护因素也是教育管理者应该重视的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改变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但现有研究大多将焦点聚集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改变和提升等方面,而对于教师的情绪、情感等非理性的因素缺少足够的关注。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承受
学位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社会给予了教师更高的期望,而教师的幸福感却偏低。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工资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教师不再关注金钱等外在的因素,而是更关注自主需要、自我实现等一些内在的因素。教师领导力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对同事进行引领、示范、辐射,进而对学校的发展进步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已有教师领导力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缺乏符合中国情景下的科学的测量工具,因而无法了解我国教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信息也变得数字化和多元化,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国民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质,又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养的提高及其培养模式的优化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国民素质,而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本研究基于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小学生信息素养培
学位
在当今科学知识的生产活动中,知识的边界并非固定刻板的,面对困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诸如贫困,社会不平等,气候变化影响等复杂问题,强调规范性与纪律性的传统学科框架与以知识多维聚合和知识网络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模式Ⅲ不相适应,为应对该转变,研究人员们面临着以“超越学科界限”为特征的研究议题。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演化,各传统学科之间的边界逐渐被打破,新的学科形式“超学科”出现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位
中小学章程是中小学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学校章程落地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公办中小学章程建设已经有了极大进展,但是,在学校章程实施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许多学校仍然以“人治”代替“法治”,缺乏依章办学意识,将章程内容与实际办学分离开来,存在“两张皮”现象。为此,本论文对公办中小学章程实施情况进行了
学位
当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日益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不仅能够有助于我们收集掌握课程数据,还能够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课程方案,优化课程实施,进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其应有效应。因此,全面、科学地对现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是改革的难点,评价理论的研究也颇为丰富。美国学者斯
当今社会,知识生产系统正经历着非常深刻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也渐渐显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除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生产模式Ⅰ外,还产生了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和以知识集群为核心的模式Ⅲ。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2017年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正式
学位
对高校进行问责的制度最早是从美国开始的,当时该制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基本服务需求,由于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美国联邦政府希望通过出台相关的问责措施促使高校形成有生态力、竞争力的教育体系。中国作为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国家,对于教育的需求是逐渐扩张的,近年来更是呈几何级递增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更愿意参与到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中来。问责之前总是与行政
学位
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三点半现象”这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困扰着无数的家庭,而学校积极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为解决“三点半现象”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在广东、江苏、北京等地区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但不少地区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现实困难。因此,对小学课后服务问题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