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W大学测绘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g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知识生产系统正经历着非常深刻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也渐渐显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除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生产模式Ⅰ外,还产生了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和以知识集群为核心的模式Ⅲ。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2017年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正式实施,都提出了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双一流建设方案》同时也提出了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高校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属于高水平人才,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因此,本研究以W大学测绘学科为例,探索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测绘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研究通过梳理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测绘学科的发展历史;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分析知识生产模式、测绘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三者的联系,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教师和研究生进行调查,探寻W大学测绘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不相适应的地方:人才培养主体不够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落实不到位;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不完善,学生实际参与度较小;人才评价机制以论文为主,较单一等问题。
  在分析已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反映的相关问题,以及W大学测绘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逻辑,本研究从培养目标理念、培养主体、培养组织机构、培养制度、培养过程、评价机制六要素出发,构建了W大学测绘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对我国测绘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借鉴意义,提高测绘学科人才质量,促进测绘学科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其他文献
国内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的研究,都肯定了多元主体合作对于治理绩效提升的重要作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一种聚焦“关系”的结构性研究方法,在对关系数据的分析上面,运用得较为成熟。总体来说,国内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主体间合作关系的量化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研究在实践上,一方面有助于检验并优化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体系,另一方面为应急治理主体间合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理论上,能够更切实
各省市面向国内重点高校招录的选调生通常被称为定向选调生(或急需紧缺选调生)。各省党委组织部门将定向选调生招录作为人才引进的新突破,开拓了一条为党政机关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道路。定向选调生群体的成员大多是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对工作和未来发展有较高的期望。这一群体在进入党政机关后,其组织融入、需求满足、工作匹配以及职业发展等情况受到各省市党委组织部门、各高校就业部门以及广大在校学生的关注。
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当前,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即将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也意味着农村的贫困形势将由绝对贫困转入相对贫困,扶贫工作也将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理论视角,以农民的能力贫困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在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农民的能力贫困问题,提出农民的能力贫困是新的阶段贫困的本质表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选取十堰市X县L村进行实地调
学位
政府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是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和政策。2012年国家发改委就制定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建立和规范政府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项举措从地方实践发展到全国广泛推进,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应用,日益成熟,对于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项目建设带来的社会风险和事故矛盾,保障政府工程特别是重大民生项目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保护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管理者应该着重关注的领域,研究教师的保护因素也是教育管理者应该重视的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改变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但现有研究大多将焦点聚集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改变和提升等方面,而对于教师的情绪、情感等非理性的因素缺少足够的关注。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承受
学位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社会给予了教师更高的期望,而教师的幸福感却偏低。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工资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教师不再关注金钱等外在的因素,而是更关注自主需要、自我实现等一些内在的因素。教师领导力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对同事进行引领、示范、辐射,进而对学校的发展进步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已有教师领导力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缺乏符合中国情景下的科学的测量工具,因而无法了解我国教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信息也变得数字化和多元化,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国民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质,又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养的提高及其培养模式的优化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国民素质,而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本研究基于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小学生信息素养培
学位
在当今科学知识的生产活动中,知识的边界并非固定刻板的,面对困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诸如贫困,社会不平等,气候变化影响等复杂问题,强调规范性与纪律性的传统学科框架与以知识多维聚合和知识网络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模式Ⅲ不相适应,为应对该转变,研究人员们面临着以“超越学科界限”为特征的研究议题。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演化,各传统学科之间的边界逐渐被打破,新的学科形式“超学科”出现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位
中小学章程是中小学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学校章程落地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公办中小学章程建设已经有了极大进展,但是,在学校章程实施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许多学校仍然以“人治”代替“法治”,缺乏依章办学意识,将章程内容与实际办学分离开来,存在“两张皮”现象。为此,本论文对公办中小学章程实施情况进行了
学位
当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日益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不仅能够有助于我们收集掌握课程数据,还能够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课程方案,优化课程实施,进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其应有效应。因此,全面、科学地对现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是改革的难点,评价理论的研究也颇为丰富。美国学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