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语言景观的研究一度成为各个领域的热点议题。不同领域的学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包括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符号学以及心理学。国内国外的学者,尤其后者,已经在此研究议题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国内在此议题上的研究还为数不多,而且大多数都以较为繁华的城市为研究对象,而本研究以甘肃省具有国际特色的旅游城市敦煌作为研究背景,试图分析该城市的语言景观构建特点。本文以甘肃敦煌为研究环境,采用拍照法进行数据收集,素材主要取自于该城市较为著名的数个旅游景点,包括鸣沙山、月牙泉、敦煌古城、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貌,以及位于市区内较为繁华的敦煌风情城以及沙洲夜市。本文基于场所符号学的理论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该城市语言景观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呈现其语言的使用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基于社会符号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该城市语言景观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呈现不同语言的应用特点。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出发,将该城市的语言景观全面地呈现出来。经分析后,研究结果如下:从形式角度入手,该城市的语言景观的特点为:第一,在该城市中共出现七种语码,分别为汉字、汉语拼音、英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法语。其中,前四种语码较后三种语码而言,在使用上所占比例较大,但总体而言,该城市的语言景观呈现出多语现象。第二,在语码优先方面,汉字与英语比其他语码更加显著,而汉字较英语而言又相对明显。在外语使用中,英语的使用比日语与韩语的使用更加频繁。第三,在字刻方面,各个旅游景点中多数语言标牌的材料质地多采用木头以及石头,呈现信息时虽使用较单一的颜色,但多数为对比较鲜明的颜色,例如黑色与白色、红色与黄色。除此之外,语码的字体大体一致,没有明显的区别。第四,在置放方面,旅游景点中多出现方向标识,其位置摆放合适,指向非常清晰,不会造成游客的误解。从内容角度入手,该城市的语言景观的特点为:第一,在语言特点方面,汉语和英语具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特点,其一是汉语文本更忠于语言结构短而内容复杂的表达,而英语文本则是语言结构长而内容简单的表达;其二是汉语文本多出现语言优美且形式对称的排比表达,而英语文本则相对选择较为语言温和适度且形式自由的表达。然而两者又具有一些相似点:两者都会涉及大量的旅游信息,不会给游客造成困惑;两者不会出现较为主观的评价或者是夸张表达,相反,其表达非常客观,为游客提供与景点相关的真实可信的信息以获得他们的信任。第二,在语言学特点方面,汉语与英语文本在词汇、句法、修辞策略以及篇章四个层面上具有几个相同的特征。首先,在词汇层面,两者都会频繁使用形容词,出现大量与旅游景点相关的代词,会合理地使用指称与替代策略,但是却很少使用人称指示语。其次,在句法层面,两者都很少使用引语。在修辞策略层面,两者都会采用大量的明喻手法。最后,在篇章方面,两者都会以与旅游景点相关的历史故事开头;除了最基本的信息功能之外,文本还具有包括宣传以及教育意义在内的其它潜在功能。总体而言,敦煌的语言景观呈现多样性,使用多种语言为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域的游客服务,但在标牌设计时虽采取了对比分明的颜色来突出重要信息,但是较为单一。而且,在介绍城市景点的文本中,只是单纯地陈述与景点相关的基本信息,却缺乏了与游客之间的必要交流,忽视了游客的地位,没有拉近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此城市的语言景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在设计不同类型的标牌时,可以采用多种颜色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景点介绍文本中可以多增加人称指示语来突出游客的地位,更多地体现同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多采取引语这一语言策略来呈现更多更完整的互文性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景点与游客之间的距离。从以上旅游资源方面的构建,可以将敦煌的语言景观更完美地呈现,达到吸引游客以及为游客更好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