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评估、影响因素、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调控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了解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特点及相关问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对促进行为发展和社会适应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儿童自我调控的理论模式和假说:发展性神经心理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模式;综合评价儿童自我调控能力;气质影响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调控对行为发展起作用。研究分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问卷方法分别评价18~36个月幼儿114人,3~6岁幼儿443人。1、自我调控能力评价:包括努力控制和自我调控发展。采用Rothbart的努力控制中“注意集中”和“抑制性控制”。自我调控发展从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情绪自我调控、认知自我调控、自我调控动机5个因子评价,并记总分。2、儿童的生活环境调查。3、行为评估:包括Rothbart的冲动性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2~5岁)。4、儿童气质评价。结果显示:1、改编的自我调控能力问卷评价内部信度较高,有应用价值。2、自我调控能力有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但某些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一致。女孩某些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高于男孩。3、明确了一些具体的调控能力或策略的出现时间和在某年龄阶段的出现频度。4、自我调控的影响因素:(1)父母文化程度高,儿童自我调控能力总体上较高,在认知调控、社会行为、注意集中方面显著。(2)养育态度:家长是权威型的,儿童自我调控能力最强。(3)家长个性:神经质的父母,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较低。(4)社会环境因素:“经常”看电视的儿童,社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低于“很少”和“不看”的儿童。5、自我调控能力与气质的相关程度为中度,但与各气质维度的相关程度不同。6、自我调控与行为的关系从3岁开始显现,冲动性、行为问题较多则自我调控能力较低。 第二部分:对象为第一部分中的部分儿童进行行为测验。对18~36个月幼儿的测验采用:1、修订后的Kochanska行为测验项目增加了延迟奖励、选择礼物、尝试错误,以及“做”/“不做”测验;2、亲子关系观察评价;对3~6岁幼儿自我调控行为测验包括:努力控制、注意力、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采用: (1)修订后的Kochanska行为测验(2)情绪识别和情感理解作业(3)注意力评估(4)认知能力测验。结果显示:1、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1岁半~3岁幼儿测验的Alpha较高(为0.75),3~6岁幼儿测验的Alpha中度偏低(0.45)。重测信度均为中至高度。2、支持儿童自我调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特点,女孩在某些方面高于男孩。3、亲子关系方面,儿童对家长的服从程度随年龄而增高,稳定顺从儿童的调控能力较高,调控能力高的幼儿对家长依从性较高,同时,家长对儿童的态度也更温和,表现出指导性的控制。4、自我调控策略与情绪识别、情绪感受有关:在故事测验中,情绪识别准确性较高则应对策略较积极,自我调控得分高的儿童感受程度偏低,以愤怒更明显。5、言语能力较高则调控策略较积极。 第三部分:自我调控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错误事件相关电位ERN和Pe)。分为正常儿童组、低自我控制组(简称低自控组)和正常成人组。39人数据为5~12岁的正常儿童组。14人数据为低自控组。正常成人组作为对照。该部分的结果提示了儿童自我调控神经心理的机制:1、ERN和Pe的潜伏期和幅度有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儿童中ERN潜伏期虽然无年龄的显著性差异,但有年龄越小越晚的趋势。Pe的波幅在儿童中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人的Pe波幅大于儿童。2、错误反应时的负电和ERN,男孩的波幅高于女孩,仅FCz的差异最显著,男孩的ERN潜伏期早于女孩。男孩Cz、Fz和FCz的Pe波幅有低于女孩的趋势。3、ERN和Pe的出现位置较广泛,成人中,ERN在FCz最大,其次是Cz、Fz和Pz,Pe在Pz、CPz和Cz最大。4、儿童的ERN和Pe位置与成人有所不同。只有Pz的ERN和Pe的波形与成人相似。中线电极按Fz、FCz、Cz、CPz和Pz的顺序,ERN波幅呈现从前向后递减的趋势,即在Fz最大,Pz最小。Pe波幅的变化正相反,呈现从前向后递增的趋势,即在Fz最小,Pz最大。低自控儿童组Pz的ERN出现最早,但峰值在Fz和FCz基本相同为最大,Pe在Pz峰值最大。5、错误加工涉及广泛的脑区网络。前额叶、额叶、中央区、顶叶等广泛的皮层区域涉及错误加工,但额叶和前额叶活动性和参与有很重要的作用。6、低自控儿童组的Pe有比对照组波幅低的趋势,提示可能存在认知缺陷。7、低自控儿童的大脑皮层属于弥散性的低度兴奋,兴奋较慢,在反应时、反应后的前额叶、额叶的兴奋均显不足,左后颞叶的兴奋异常较明显。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评价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问卷方法应包含努力控制和调控发展,行为测验需结合问卷方法,综合评价性评价才能更好地反映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2、自我调控能力随年龄而增长,在某些方面有女孩高于男孩的倾向,但总体上,性别差异比年龄差异小。3、在影响自我调控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中以气质和家庭因素更重要。此外,媒介、情绪认知和言语能力也起作用。4、自我调控能力与行为问题有关,协同气质共同对行为问题的发生起作用。5、儿童ERN和Pe呈发展性的特点,10岁以后渐趋向成人;低自控儿童在错误认知加工中前额叶、额叶、左后颞叶的功能可能异常。 了解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特点及相关问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对促进行为发展和社会适应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后备人才二、三线运动员、教练员
测试学习比仅仅是重复学习或不练习学习材料能取得更好的长时记忆成绩,即便在无反馈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就是测试效应。然而,多数研究的最终测试任务主要局限在自由回忆任务或线
健身气功与瑜伽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传统健身术,在二千多年前中印文化交流之际,二者便开始交流借鉴;健身气功站点与瑜伽俱乐部又同属于群众健身的社会性体育组织
目的:以三名人格中消极因素较为严重且均有改变自己人格意愿的情况下对三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旨在研究人格的核心是否与潜意识成份有关,验证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于大学生的人
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际教育改革过程中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经验,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及知识管理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从生态学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渗透着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