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容忍度对初中生恐惧泛化的影响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o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是焦虑障碍的高发群体,其核心特征是恐惧情绪发展异常。恐惧泛化指对原始威胁刺激的恐惧转移到其它相似但安全的刺激,是普遍存在的情绪现象。适度的恐惧泛化有益于人类生存,而过度泛化是各类焦虑障碍的潜在病因。恐惧泛化主要有基于知觉线索的泛化和基于概念线索的泛化两类。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知觉线索的泛化机制,相对而言,关于更具生态效度的基于概念线索泛化机制的研究还亟待深入。从发展的角度,初中生正处于发育发展尤其是情绪发育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个体的恐惧反应和大脑回路均显著异于成人,开展初中生恐惧泛化及其神经机制发展研究有助于情绪障碍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成人研究表明,在影响恐惧泛化的诸多因素中,不确定性容忍度(Uncertainty tolerance,UT)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因子,直接影响个体对潜在危险的判断和反应。但UT对青少年恐惧泛化的影响机制,还需要开展实证研究进行探究。因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索UT对初中生基于知觉和概念线索恐惧泛化的影响。研究一采用2(UT水平:高;低)×4(泛化刺激水平:GS1;GS2;GS3;GS4)混合实验设计,通过大小圆圈恐惧条件化范式探索UT对初中生基于知觉线索恐惧泛化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结果发现,高/低UT学生在习得阶段两组没有显著差异;泛化阶段,低UT初中生泛化程度更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激活不足,对消极情绪的认知控制能力差。研究二根据泛化刺激与危险刺激的分类相关程度,将泛化刺激分为高、中、低相关水平,采用2(UT水平:高;低)×3(泛化刺激水平:GS1;GS2;GS3)混合实验设计,探索UT对初中生基于概念线索恐惧泛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低UT学生在概念水平的恐惧习得强于高UT学生;泛化阶段,低UT初中生泛化程度更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激活不足,对安全刺激的情绪的认知控制能力存在缺陷。本研究揭示出:(1)低UT学生在基于知觉和概念线索的恐惧泛化均更强;(2)低UT学生在恐惧泛化过程中,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激活不足;(3)相较于知觉信息,低UT个体对概念信息更敏感。本研究补充了青少年恐惧泛化的理论基础,可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1)识别低UT特质学生,可有效预防初中生焦虑障碍;(2)通过课程活动或个别辅导,降低学生面对不确定时的负性期望,积极面对挑战;(3)加强低UT特质学生的安全学习,减少不必要的恐惧。
其他文献
理查德·沃尔海姆以其对艺术方面独特且富有创新性的理论视角在20世纪的艺术理论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理论家、美学家相比,他致力于艺术与心灵相互关系的研究,其审美哲学建立于对各式各样心灵状态、才能、表现和能力的解读之上。沃尔海姆将绘画作为具体艺术实例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着重于“观看绘画”的过程研究,提出“再现”“表现”“旁观者”等概念,以艺术家意图为中心环节,扩充了再现问
学位
作为当代法国最富有原创力的思想家之一,维利里奥的理论兴趣始终放在20世纪艺术与技术的关联上。其艺术技术论中所涉及的艺术,包括文学及艺术的其他形式。由于维利里奥通常用“艺术”一词进行理论构建,因此本文也将依据维利里奥的行文习惯,使用“艺术”一词进行论述。而本文所使用的“消失”、“无情”、“无边”三个专业词汇,均是维利里奥在其原创性理论中所提出的概念。维利里奥始终认为,艺术应当具有反思性力量。然而在当
学位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小说家与随笔作家,同时任哈佛大学文学批评实践教授,被认为是当代最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伍德善于挖掘并改造批评传统当中具有当代意义的理论资源,希望能够解决当代西方批评界中存在的问题。他在蒂博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记者、作家、学者于一体的“三重批评”(Threefold Criticism)构想,希望将批评家的个人感受力与丰富的文学理论知
学位
元小说通过暴露叙述行为,突出小说的虚构性,扩大了小说反映现实的范围。新时期的元小说实践标志着小说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对于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小说艺术的发展和突破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新时期的元小说实践是小说话语转型的典型范例之一,是对小说观念的一次重大革新。对新时期的元小说实践进行全面观照,可以明确新时期元小说的理论思想来源,以及它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形态特征,从而认识当代人对小说文体的自觉观
学位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辅助二语教学的手段,在二语教学,尤其在成年二语教学中被普遍使用。虽然对外汉语教学中早就出现了使用语码转换的现象,但一直未能引起学界太多的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对成都两所高校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调查,分析使用语码转换的优点和弊端,并提出一些有参考性的建议。本文分别从自然语境、二语教学语境和中文教学语境三个方面,由大到小梳理了语码转换在不同语境下的研究现状。随后,本论文以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南民族
学位
前人对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语音的研究大部分建立在传统语音学的基础上,在声、韵、调方面都有涉及。近年来,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来进行语音研究的学者更多了。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研究日本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的塞音、塞擦音的情况,本文主要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包括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并且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这部分还包括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实验设计等;第二部分是汉语和日语的
学位
《吴宓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兼具史料价值与审美价值,也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首先《吴宓日记》的内容呈现出一种驳杂性,既有对个人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事无巨细的呈现,又有随时而变的思想感悟,还有众多诗词信函等附件摘录。其次,《吴宓日记》的风格呈现出一种矛盾性,一方面是感情隐匿的“原生态”客观叙述,另一方面行文之中多具直抒胸臆的表达,诗词与情函的插入亦在文本中打开了抒情的窗口,与寄托着深厚感情
学位
韩国汉语教学历史悠久,在朝鲜时期达到了巅峰,这一时期汉语教学已有较为完备教学体制,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汉语教材。其中《朴通事》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汉语教科书之一,教材涉及商务贸易、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饮食、服饰、建筑等多项蕴含丰富文化知识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中国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本文在对《朴通事》认真研读的基础上,首先对其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教材基本内容、文化项目作了初步的总结与梳理。其次,本文结合对
学位
本次翻译实践原文来自巴基斯坦英文报纸《黎明报》上的四篇社会新闻,内容涉及女记者、城市出行、植树造林和儿童虐待。原文简洁朴实、通俗易懂、生动感染,但也存在难懂的术语与专有名词、复杂的句式结构、行文冗余、逻辑不强、文化差异等问题。因此,本报告将变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变译理论的核心是变通。通过对原文进行有效变通,译文能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有七种变通手段。“增”为补充解释,能解决
学位
动补式复合词是留学生学习和使用的一个重难点,留学生常会出现词语混淆、遗漏中心成分或补充性成分等偏误。动补式复合词有其独特的构成规则,语义内容丰富,因此我们对动补式复合词的语义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调查留学生的使用情况。我们对留学生使用动补式复合词时产生的偏误类型和偏误产生原因作了细致的分析,设计出教学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检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