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法在水环境中几种典型抗生素的分析检测及应用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l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是疾病治疗和动物疾病预防的重要药物,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了耐药性基因在人类和动物间大面积传播,诱发了一系列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大部分抗生素以原型或活性代谢物直接进入了环境中,水环境是抗生素一个重要的“汇”,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简便、快速、灵敏的痕量检测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方法至关重要。荧光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而备受关注。基于此,本论文建立了水环境中三种典型抗生素的荧光分析法,并分别将其应用实际药品的分析检测,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实验首先利用简便、快速的“绿色”分析法制备出一种碳量子点(CDs)。并对对碳量子点的制备过程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该CDs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荧光量子产率较高,可以在数月内保持稳定。实验还发现,该CDs可以与头孢克洛(CEF)产生相互作用,并显著增敏其荧光,以此建立了水体中CEF的新型荧光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CEF浓度在0.1-5mg/L范围内时,CDs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2,检测限为7.7ng/mL。最后该方法已成功用于三种水环境样品中CEF的检测,回收率在98.5%~101.4%。此外实验还将此CDs对水体中可能存在的8种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和十种金属阳离子分别进行了荧光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CDs被测物质分子对荧光信号影响不显著(小于5%),CDs对头孢克洛在水环境中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第二部分采用简单、快速、低毒的“绿色”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银纳米粒子。并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银纳米粒子对水溶液三种典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吡哌酸PPA、氟罗沙星FLX、氧氟沙星OFL)荧光行为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溶液中银纳米粒子浓度的增加,三种FQs的荧光强度都呈现先增强后猝灭的现象,在银纳米的体积分数为5%时,FQs荧光强度增加最大。实验还分别研究了银纳米粒子(AgNPs)对各FQs荧光行为的可能机制。此外,在银纳米的体积分数为5%时,分别建立了水体中三种FQs的金属增强荧光法。实验还将新建立的三种金属增强荧光分析法分别与不添加银纳米时的荧光分析法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三种金属增强荧光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检测水溶液中低浓度的PPA、FLX和OFL,并具有更广泛的检测范围。此外,实验还将三种金属增强荧光分析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不同药物制剂中PPA、FLX和OFL的痕量测定,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采用荧光分析光谱法研究了磺胺甲恶唑(SMZ)、磺胺嘧啶(SDZ)与天然β-环糊精(β-CD)及其两种衍生物(甲基-β-环糊精MβCD、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进行了相关荧光行为的研究,并设计了一种简单、快速的荧光方法有效用于SMZ、SDZ的检测。SMZ均与三种环糊精形成了超分子化合物,且均对SMZ的荧光具有显著的增敏效果。另外,实验还研究了温度对三种超分子体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其热力学参数发现,SMZ与三种环糊精都形成了1∶1复合物,其中MβCD与SMZ具有更高的结合常数,其焓变为(-617.52KJ/mol)、熵变为(47.22J/mol K),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631.6KJ/mol)。实验还表明,MβCD的加入使SMZ荧光强度增敏超过13倍,因而实验在pH为4.0,温度为25℃条件下,MβCD浓度为0.01mol/L时,建立了一种用于水溶液中监测SMZ的简单、快速、灵敏的荧光光谱法。SMZ在0.02-1.4mg/L浓度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7.1ng/L,R2为0.9997。实验还发现在SMZ-MβCD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DZ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关闭了该体系的荧光信号。设计的传感器基于开关检测模式,在优化条件下,SDZ浓度在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变化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重要的是,该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并且可以成功地用于三种磺胺甲恶唑实际药品中SMZ的检测,具有水体中检测SDZ的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聚乙二醇修饰(PEGylation)是指通过某种化学反应将大分子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到蛋白质表面氨基酸残基,以达到保护蛋白质表面不发生蛋白水解降解和蛋白聚集,从而提高功能蛋白质的药代动力学和体内稳定性。然而,目前的聚乙二醇修饰方法通常会由于大分子聚乙二醇的空间位阻效应阻碍其与靶点的结合,从而导致聚乙二醇化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显著降低。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于没有基于蛋白结构来选择保持最佳的聚乙二醇修饰位点。在本研究中,我们基于FGF2-FGFR1-肝
硒(Se)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自然界中,硒主要有两种存在方式,无机硒与有机硒,无机硒一般是硒酸钠和亚硒酸钠这两种。有机硒,又主要称为植物活性硒。在人体中存在着的主要为有机硒,硒的大多数生物学活性是通过作为硒蛋白家族中稀有氨基酸——硒代蛋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实现的。有机硒化合物相对比无机硒化合物,无论在生物活性、污染、还是毒性等方面上都有着一定的优势。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最近几年,它们引起了各界极大的兴趣。目前,有机硒化合物在生物化学,合成化学,农业化学,食品化学中和
研究目的:
  胰岛移植是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很有发展潜力的治疗方法,可以实现血糖实时精准的调控从而有效逆转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率。然而,目前分离保存胰岛技术的缺乏阻碍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进展。胰岛在分离提取过程中遭遇微血管受损和形态受损,并且在保存过程受到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攻击,导致胰岛产量、活性和功能方面的结果不尽人意,制约了胰岛移植的发展。活性氧过量是氧化应激的主要原因,引起胰岛损失和功能障碍。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的策略已经被证明可以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的耐受性,提高胰岛移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Kimura&Migo)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是浙江温州的一味道地药材。它具有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功效,在很多亚洲国家被广泛使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提前干预铁皮石斛水提物与铁皮石斛多糖可以使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低,表明铁皮石斛对预防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功效。目前石斛多糖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它既不能产生能量,也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因此,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没有营养的物质而不能得到足够的重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而异常的代谢模式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对相关基因的研究,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为结直肠癌提供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S100A2是具有EF-钙结合手型结构的小分子酸性蛋白,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异常表达,且其异常表达与肿瘤转移、分化、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预后等多种临床病理学参数相关。因此,S100A2的表达异常及其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通过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和CRISPR/C
研究目的:
  近年来,不孕不育治疗和辅助生殖方式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至今尚未出现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子宫结构或功能完全丧失的女性患者。对于这样的患者,只有通过妊娠代孕或子宫移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母亲。然而,许多伦理、社会、技术和安全方面的挑战往往会随之而来。迄今为止,子宫的器官移植已进入临床用来治疗先天性的子宫功能丧失或一些不可逆的子宫损伤。然而,临床供体不足、移植后免疫排斥、术后费用高等潜在问题依然限制了全子宫同种移植的应用。一种理论上的替代方法是利用组织工程材料构建人工子宫,这对材料的结构、性能
目的:
  以嘧啶为母核,以DDR1为作用靶点,设计合成了三个系列共45个4,6-二取代嘧啶二取代类衍生物,并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NSCLC活性初探和评估。
  方法:
  1.本文以4-氨基-5,6-氯嘧啶为原料,以成醚反应,以及亲核取代等原理合成了45个4,6-二取代嘧啶类衍生物。其纯度经过了HPLC检测,绝大部分纯度在95%以上,其结构均经MS、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确认。
  2.采用化合物的体外激酶活性筛选对合成的45个化合物进行DDR1激酶初筛。
研究目的:
  角膜损伤是眼科急诊中最常见的病例之一,化学损伤占到所有角膜损伤的8%,而其中,碱烧伤导致的后果最为严重。目前角膜化学损伤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各种滴眼液。但由于泪液以及眨眼的冲刷,都会使得这些滴眼液快速从角膜上清除,导致药物生物利用度极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殖、迁移,抑制炎症,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以及抑制瘢痕增生。但是由于KGF是蛋白类药物,在室温下非常不稳定,极易失活。水凝胶是一种类固体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载体材料,适合包载生物活性生长因子。巯基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死亡率高达40%。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ALI的药物。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瞄准肺部炎症反应,通过药物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已经成为近年来ALI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姜黄素是一类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的天然产物,已有研究证实姜黄素可以通过MAPKs、NF-κB等多条炎症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但是,姜黄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成药性上的缺陷,如:在生理p
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综合症,其致死率也是常年居高不下(30%-40%),在已有ALI治疗方法中,大多的疗效仍然有限。当疾病发生时,损伤刺激会激活炎症反应。在炎症反应中,有多种过量的炎性因子和促炎性因子释放,这些过量的因子会持续恶化疾病。因此,在治疗ALI的策略上,阻断炎症反应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急性肺损伤的症状,防止进一步恶化,其可以作为一种较有前景的方案。在现有的抗炎药中,由于疗效的有限或副反应的存在,因此新型抗炎药的设计合成与发现对于阻断炎症反应并治疗ALI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