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学习是个老大难。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语文核心素养是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未来生活角度提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学科基础性和学科发展性特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知识的整合迁移、思维的深度发展等,这和深度学习理念不谋而合。深度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日益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鉴于此,笔者展开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以期改善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助力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发面获得发展与提升。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着重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运用文献研究法,论述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概念、特征,分析简述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内在机制,最后介绍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模型;第二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深度学习视域下统编版初中文言文选文篇目、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选文的梳理分析中,窥探其中的教学价值,挖掘深度学习和文言文融合的可行之处;第三章运用调查研究法、课堂观察法,了解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学习动机外部化、课堂活动浅表化、教学内容碎片化等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第四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依据前一章在教学现状中总结的问题及原因,具体阐述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切实可行的策略,主要包括:大情境体验教学、大单元主题教学和大概念整合教学。本文力求厘清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内涵、特征、价值意义,拓展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理论视野,丰富教学策略,助力初中文言文教学从“浅层”走向“深度”,以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的改进,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发展高阶思维,进行深度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反思,切实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科技对传统课堂的渗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教师的专业发展,矛盾冲突尤其表现在教师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在线上课和学生学习的各种窘态中。目前的教师培训,不管是培训的内容还是教学工具的使用培训上很明显没有跟紧时代的步伐。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简称“省培”)自从2015年实施之后,到目前实施已有6年,研究“省培”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提升策略,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学位
课堂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借助不同教学手段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使预定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过程,其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自身管理与学生管理。即使针对课堂管理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做出了不少贡献,然而在研究方向上仅注重纪律问题的探究,缺乏教师对教学与学生学习管理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以中职英语课堂管理实际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随堂听课法和课后访谈等方式,对当前形势下的中职英语课堂管理状况进行考察,分析中职英语
学位
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它展示着我国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文化回应教学是以学生的母文化为背景,以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为目的以及开展民族文化课程的亚文化课程,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文化回应教学的主要手段。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和乡村文化的并存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课程文化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尊重该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使得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有一
学位
以机器人教育为主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机器人从设计、搭建到编程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创新创造力、探究合作力、自主学习力等。随着社会结构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教育更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更加重视多元化的教育,而STEAM教育就是综合人才培养的教育,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种学科,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通过文献
学位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操作。对此,论文进行对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利用支架式教学的优势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践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按照“概念界定——现状调查——应用策略”的思路展开。通过文献梳理,第一章界定支架式教学
学位
新时代我国确立了创新型人才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坚实力量,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如何在具体学科教学中落实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缺少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支持。将科学建模作为可视化思维工具融入科学论证过程的SNP教学模式已在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SNP教学模
学位
<正> 一、问题的引起在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学编写组所编的三本物理学第一册中,推导扩散系数的一节中有一个简化:“来自△S左右两边并穿过△S的分子,都分别地在离开△S的距离为平均自由程(?)的两个面S1和S2的附近经过一次碰撞即通过△S面,即S1与S2面中间没有碰撞”。对此简化假设的解释,几年来在教学当中一直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既然S1与S2间没有碰撞,为什么其距离不是(?)竟是2(?)?据
期刊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中的内容也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自己所学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从本质与根本目的上来说,信息技术的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信息素养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应具备的一种知识和能力,也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社会的学生
学位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教育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既是对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存在许多困难。此外,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参照物,其中包含的批判性思维内容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并整理关于“批判性思维”相关研究基础和现状的内容。借助访谈调查法,了解
学位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国家规划中,项目化学习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切入点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初中语文单元的项目化学习具有情境真实性、内容的统整性、思维的高阶性、评价的全程性的特点,因而能够推动教学活动和知识结构的“化零为整”,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基于初中语文单元的项目化学习研究,以期促成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和学生的心智发展。本文由绪论、正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