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正在深刻的影响着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的格局和未来走向,特别是正在影响着中国所在的亚洲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边疆地区开始由发展的边缘地带逐步向发展中心和发展前沿地带过渡,各种类型的区域合作机制应运而生,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异军突起。2004年到2014年11年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和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五大边疆地区博览会先后诞生,基本形成了旨在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覆盖中国周边所有地区的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体系。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创办以来,不仅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开始逐步影响到中国和周边地区国家间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其他领域的交往和合作,成为具备多种功能的中国周边战略载体,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和周边战略的一大创新。本文试图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这一新的博览会历史现象进行解释。以往的研究呈现时效性、碎片化、视角单一等特点,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未能全面解释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动力及其作用发生机制。本文试图运用层次分析法寻找到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产生、发展及其作用的规律。首先,本文对要论述的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根据历史脉络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总结、概括和归纳,并结合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国际战略观念的变革对其运营模式进行了考察。随后,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国际体系层次、国家行为体层次和次国家行为体层次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动力进行了探索。本文认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动力机制是一种复杂的多种作用力的合力,即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动力来自于新世纪以来国际体系转型塑造的中国周边和平发展的环境动力、中国崛起的外部性所带来的发展动力及中国战略调整所形成的政策动力,当然中国边疆地方政府的国际合作行为也成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方动力。接着,在周边战略视角下,本文重点考察了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三种独有的功能,即多边贸易治理功能、周边战略载体功能和认同建构功能,并结合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具体的发展论述了这些功能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功能的发挥相应的在三个方面发挥了影响,也就是说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促进了中国和周边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塑造了中国崛起过程中所需要的有利的地缘战略环境,同时也在多个方面提升了中国在周边地区的软实力。至此,本文建构了周边战略视角下的解释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动力机制、功能分布和影响维度的分析框架。为了验证分析框架的有效性,本文对中国-东盟博览会进行了案例研究。分析发现,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国际体系转型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产生塑造了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创造了巨大的国际制度需求,同时安全观、发展观和地区观等观念的更新,特别是东亚地区主义的兴起,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念动力。在此背景下,中国战略的调整回应了东亚国际体系转型的内容和需求,中国不断推动地区合作议程的更新和发展也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中主动寻求定位于中国-东盟合作高地,并主动承担国家周边战略地方化的重任,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不可或缺的地方动力。作为最早和最成功的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所具备的地缘战略功能和区域治理功能发挥的更为全面,不仅改善了中国在东南亚方向上的地缘战略环境,而且促进了中国和东盟一体化的进程,提升了东亚地区认同和中国在该地区的软实力。本文在最后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未来将会有大发展,并且其区域合作机制的属性和市场化的导向将更为突出,但是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必须克服周边战略和国内区域战略、国家权力和市场作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角色扮演、边疆地区博览会之间的竞争这四对矛盾才能有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边疆地区举办国家级博览会的热情日益升温,但是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这种新型博览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一定误区,因此,对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研究迫在眉睫,我们不仅需要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视角,更要从中国周边战略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生、演变和作用规律,从而为边疆地区博览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