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参与脊髄水平疼痛—瘙痒调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疼痛(pain)抑制瘙痒(itch),疼痛的缓解加重瘙痒的基本认识,以及既往研究已经证实组蛋白酶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通过表观遗传调节机制抑制脊髓水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表达能够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NP),初步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参与脊髓水平疼痛-瘙痒的调控。方法第一阶段:探索与疼痛、瘙痒相关的HDAC,成年KM雄性小鼠,20-25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坐骨神经高选结扎切断组(SNI),瘙痒组(CQ),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腰膨大部位,提取总RNA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第二阶段:考察丙戊酸钠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成年KM雄性小鼠,20-25g,根据VPA剂量(5mg/kg、1mg/kg、0.2mg/k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SNI组)、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疼痛+鞘内注射5mg/kg丙戊酸钠组(SNI+VPA5mg/kg组或SV5组)、神经病理性疼痛+鞘内注射1mg/kg丙戊酸钠组(SNI+VPA1mg/kg组或SV1组)、神经病理性疼痛+鞘内注射0.2mg/kg丙戊酸钠组(SNI+VPA0.2mg/kg组或SV0.2组)、神经病理性疼痛+鞘内注射丙戊酸钠溶媒组(SNI+NS组或SN组),每组8只。实验动物适应实验环境5日后开始实验,手术前1日测定每组小鼠基础机械缩足阈值(MWT),手术后第5,6,7,8,9日连续鞘内注射相应剂量的VPA及VPA溶媒,每日2次,注射时间为早晚八时,同时测定术后1,3,5,7,9,10日各组小鼠机械缩足阈值,测定阈值如与注射药物同在一日时应在当日8点前测定MWT。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腰膨大部位,进行蛋白印迹实验,比较相关HDAC表达情况。第三阶段:考察神经病病理性疼痛对氯喹诱导的急性瘙痒行为学的影响,成年KM雄性小鼠,20-25g,随机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足底皮内注射氯喹组(SNI+CQ组或SQ组)、神经病理性疼痛+足底皮内注射氯喹溶媒组(SNI+v组或Sv组)、正常小鼠+足底皮内注射氯喹组(Con+CQ组或CQ组)、正常小鼠+足底皮内注射氯喹溶媒组(Con+v组或Cv组),每组8只。SQ组和Sv组于术前1日测定基础机械缩足阈值,于术后第1,3,5,7,9,10日连续测定机械缩足阈值,并于SNI术后第10日各组小鼠按实验对照设计分别足底皮内注射氯喹或氯喹溶媒,分别视频记录各组小鼠足底皮内注射CQ或CQ溶媒后30分钟内小鼠舔足时间。第四阶段:探讨丙戊酸钠对疼痛-瘙痒行为学的影响,成年KM雄性小鼠,20-25g,根据VPA剂量(5mg,1mg,0.2mg)随机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鞘内注射VPA5mg/kg+足底皮内注射CQ组(SNI+VPA5kg/mg+CQ组或SV5Q组)、神经病理性疼痛+鞘内注射VPA1mg/kg+足底皮内注射CQ组(SNI+VPA1mg/kg+CQ组或SV1Q组)、神经病理性疼痛+鞘内注射VPA0.2mg/kg+足底皮内注射CQ组(SNI+VPA0.2mg/kg+CQ组或SV0.2Q组)、神经病理性疼痛+鞘内注射VPA溶媒+足底皮内注射CQ组、正常小鼠+鞘内注射VPA5mg/kg+足底皮内注射CQ组(Con+VPA5mg/kg+CQ组或CV5Q组)、正常小鼠+鞘内注射VPA1mg/kg+足底皮内注射CQ组(Con+VPA1mg/kg+CQ组或CV1Q组)、正常小鼠+鞘内注射VPA0.2mg+足底皮内注射CQ组(Con+VPA0.2mg/kg+CQ组或CV0.2Q组)、正常小鼠+鞘内注射VPA溶媒+CQ组(Con+NS+CQ组或CNQ组),每组8只。所有组别操作时间点以SNI手术日为准,以上各组小鼠按照规定剂量分别于SNI术后第5,6,7,8,9日连续鞘内注射规定剂量的VPA或VPA溶媒,每日2次,注射时间为早晚八时,术后第10日各组小鼠足底皮内注射CQ或CQ溶媒,并视频记录注射CQ或CQ溶媒后30分钟内小鼠舔足时间。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腰膨大部位,进行蛋白印迹实验,比较相关HDAC表达情况。备注:以上所有操作SNI手术在小鼠左侧后肢进行,足底皮内注射CQ在小鼠右侧足底进行。结果第一阶段实验结果:通过计算荧光定量PCR所得Ct值,发现HDAC2的差异性表达与疼痛、瘙痒行为表型密切相关。第二阶段实验结果:疼痛行为学,SNI在术后1日MWT开始降低(P<0.01),第5日达到高峰,SNI组MWT较Con组及Sham组明显降低(P<0.001),SV组机械缩足阈值从术后第6日开始较SNI组明显升高(术后第6日P<0.01,第7-10日P<0.001),并且表现出VPA的剂量依赖性(SV5组和SV0.2组均和SV1组比较,术后第6日,P<0.01,第7-10日,P<0.001),Con组与Sham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N组与SN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DAC2表达在SV5组最少,SV1组次之,SV0.2最多。第三阶段实验结果:瘙痒行为学:CQ组舔足时间比Cv组舔足时间明显延长(P<0.001),SQ组舔足时间较Sv组显著延长(P<0.001),SQ组舔足时间比CQ组舔足时间明显缩短(P<0.001),Sv组舔足时间与Cv组舔足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第四阶段实验结果:SNI小鼠根据VPA剂量不同舔足时间表现出显著差异性,SV5Q组舔足时间最长,SV1Q组次之,SV0.2Q组最短(SV5Q组和SV0.2Q组与SV1Q组比较,P<0.001),但较SVQ组舔足时间明显延长(P<0.001),SVQ组舔足时间与第二阶段实验SQ组舔足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小鼠根据VPA剂量不同舔足时间亦有明显差别,CV5Q舔足时间最长,CV1Q次之,CV0.2Q最短(CV5Q和CV0.2Q与CV1Q比较,P<0.001),但较CVQ组舔足时间明显延长(P<0.001),CVQ组舔足时间与第二阶段实验CQ组舔足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思。同时相同剂量的两组小鼠间舔足时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CV5Q与SV5Q,CV1Q与SV1Q,CV0.2Q与SV0.2Q,P<0.001)。在正常及SNI小鼠中,HDAC2的表达随VPA剂量增加而减少,且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病理性疼痛能够抑制瘙痒神经冲动传导,减少瘙痒行为的发作。2.丙戊酸钠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行为,但是能够加重氯喹诱导的急性瘙痒。3.丙戊酸钠调控脊髓水平疼痛-瘙痒与脊髓水平HDAC2差异性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针对我国茶叶的特点,对利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茶叶拣梗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首先,本论文分析了当前各种茶叶拣梗机的工作原理、
<正>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
<正>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小处着眼,循序渐进1.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令人堪忧。现在好多独生子女因父母的娇生惯养,处处缺乏一种责任感:对家庭,他们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对
期刊
<正> 1985年6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执行官协会和管理会计师协会共同成立了全国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又称为Treadway委员会。该委员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类疾病。其疾病谱较广,从脂肪肝到肝硬化甚至肝癌,而酒精性肝纤维化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如何预防甚至逆转酒精性肝纤维化
目的:通过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通气反应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对AE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
教育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趋势,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也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作为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科学技术理性的烙印;而学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文化成的活动,其内在属性集中体现在其人文属性之上。科学人文主义很好地将
本文在介绍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 ,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改革做一评述 ,并预测了俄罗斯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的利用开放性基因芯片数据库筛选氨磷汀调控人类造血及免疫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氨磷汀(Amifostine)为关键词,在互联网开放性数据库包括GEO、SAG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