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二维蜂窝状结构及其优异的性能,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因此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多,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基于目前石墨烯制备的研究成果,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仪、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研究了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低温下石墨烯铜复合膜的可控合成以及生长机理和缺陷分析,并对其导热性能及应用做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讨论了预处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三维网络(CNTs+GNs)/Cu微电子封装复合材料合成理论与热传导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67109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二维蜂窝状结构及其优异的性能,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因此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多,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基于目前石墨烯制备的研究成果,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仪、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研究了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低温下石墨烯铜复合膜的可控合成以及生长机理和缺陷分析,并对其导热性能及应用做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讨论了预处理对铜箔基底的表面形貌的影响。在采取湿法处理和在1000℃,H2/N2流量比为80/20sccm下高温退火40min后,压延铜箔的变形组织转变为再结晶和二次长大组织,大大降低了表面缺陷,去除了铜箔中的氧化物,表面平整度较高,为石墨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2)分析了不同合成工艺对石墨烯样品层数、表面形貌、石墨烯晶畴尺寸以及缺陷密度的影响。首先确定了氢气的加入可以提高石墨烯的生长质量,而后通过对CH4/H2流量比的分析得出:石墨烯的合成是甲烷分解与氢气刻蚀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氢气含量过低会产生非晶碳,过高则会产生sp3杂化。合成温度的升高会增加石墨烯晶畴尺寸,降低缺陷密度。适当的射频功率也会让甲烷分解更彻底,减少中间产物和非晶碳的生成。确定了石墨烯合成的最佳工艺:700℃下保温20分钟,CH4/H2=1/8,射频功率150W。此时,石墨烯呈现以单层石墨烯为主的特征;(3)分析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法)铜基石墨烯的催化机理、形核和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在射频和H等离子体作用下,较低温度时铜的表面也仍会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活性碳原子吸附在铜箔表面晶界和原子级台阶处形核。而后石墨烯按照下坡扩散的方式从高碳区的碳扩散至低碳区,然后长大并与其他相邻石墨烯晶畴相连,形成宏观上连续的石墨烯。在射频作用下会产生一些缺陷,经过计算主要为扶手椅型缺陷;(4)最后,利用激光闪光法对石墨烯铜复合膜在室温以及130℃下的面向和跨面热导率进行了测量。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整体复合膜的热导率为565.19W/m K,比起实验中的纯铜热导率高出来42.7%左右,但在130℃下则只比铜略高,而跨面方向则比铜低出了一个数量级,这也是因为石墨烯热导率的各向异性和较高的界面热阻所致。在实际测试中也表现出的不错的散热能力。根据石墨烯和铜的导热机理分析,阐述了尺寸、缺陷、界面热阻、应力、温度以及多晶对石墨烯铜复合膜热导率的影响,并提出通过优化铜箔以及工艺参数的方式来提高石墨烯铜复合膜的热导率。
其他文献
目的:CXCL1属于CXC-类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其除了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外,还参与多种细胞反应。近年来研究显示,CXCL1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并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肿瘤血管形成等恶性行为。本研究旨在明确和探讨CXCL1在人类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外源性重组CXCL1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该研究有利于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脑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并可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潜在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疼痛综合征,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清。5-HT2A受体(5-HT2AR)在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疼痛调节作用。本课题探究了 5-HT2AR在三叉神经痛模型中的作用及其通过影响腹外侧眶额皮质(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神经突触传递参与疼痛的机制。方法:1.设计不同的5-HT2AR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小学教育与高科技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使越来越多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互联网+"的变革传递到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中小学管理进行明确的指导,同时各学校的情况多有不同,因此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合理化实施,就成为工作开展的重点。
目的:唐氏综合征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只能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预防唐氏综合征胎儿的出生。代谢组和脂质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等优点,已在疾病标志物的筛选、药物的靶向治疗和个性化医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虽已发现孕妇代谢物的差异变化与胎儿发育密切相关,但至今对怀有唐氏综合征胎儿孕妇的羊水和尿液代谢产物及通路富集研究甚少。因此,本实验从代谢组学和脂质代谢组学角度出发,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mi R-21及炎症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究BM-MNCs移植在治疗UC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合格的清洁KM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移植组,PBS组和Control组,每组18只,未分组的18只用于提取BM-MNCs,移植组和PBS组小鼠自由引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Contro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兔骨髓干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系统传代、换液培养。用流式细胞学鉴定第3代hUC-MSCs表面标记抗原。对hUC-MSCs进行体外成脂肪诱导培养后使用油红“O”染色、对hUC-M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后使用茜素红染色、对hUC-MSCs进行体外成软骨诱导培养后使用阿尔新蓝染色,完成三向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干预对孤独症模型鼠行为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5只Wistar大鼠于孕12.5天腹腔注射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产下的仔鼠标记为丙戊酸钠组(VPA组),随机选取5只Wistar大鼠于孕12.5天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产下的仔鼠为生理盐水组(NS组)。分别对两组仔鼠进行发育学及行为学检测。发育学检测包括仔鼠体重、睁眼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工程领域,摩擦与磨损是造成工程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润滑是减弱两摩擦副之间磨损最常用的方法。除常见的润滑剂润滑外,使用具有减摩特性的金属基固体自润滑材料也是当今热门研究之一。本文设计含SiC可分解原位自生石墨自润滑相的金属粉芯焊丝,研究SiC在堆焊环境下,化学反应原位自生石墨润滑相可行性,解决堆焊环境下石墨的烧损与氧化问题,并制备铁基石墨自润滑耐磨堆焊合金层。通过高速摄像观察焊丝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观察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分析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要点及其在肺腺癌侵袭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并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随诊及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胸部256层螺旋CT扫描的SPN患者的影像资料,共327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1)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和
磨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失效形式,随着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普及全国。犁铧是松土机的主要磨损件,由于国内耕地面积较大,因犁铧磨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犁铧的作业对象是砂土、壤土和底部的岩石,其工况环境较为恶劣严峻。目前,我国犁铧仍依靠大量进口,因此,开发一种新型易控、廉价的耐磨材质,提高犁铧的服役寿命,实现耐磨犁铧的国产化,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针对犁铧的工况条件和性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