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小学教育与高科技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使越来越多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互联网+"的变革传递到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中小学管理进行明确的指导,同时各学校的情况多有不同,因此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合理化实施,就成为工作开展的重点。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初期以来,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焊接自动化高端产品国产化配套发展不健全的情况日益突出。目前,焊接自动化装备仍以人工示教规划机器人运动轨迹为主,对工件安装定位精度有很高要求,焊接精度完全依赖于人工示教的精度,缺少对焊缝的检测反馈功能,导致焊枪不能根据焊接工件发生的热变形进行调整,很难保证焊缝质量。因此,亟需研究焊缝跟踪系统对焊缝位置进行实时检测与修正。本文结合当前焊缝跟踪的实际问
目的:在超细晶钛(UFG-Ti)表面制备性能良好的钙磷/壳聚糖(Ca/P/CS)复合膜层,并获得较佳的壳聚糖浓度参数。方法:使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试件表面制备钙磷膜层,然后用浸润提拉的方法制备不同壳聚糖浓度(0.1g/L、0.5g/L、1g/L、2g/L)的超细晶钛基钙磷/壳聚糖复合膜层。通过在超细晶钛基钙磷/壳聚糖复合膜层(实验组)和超细晶钛基钙磷复合膜层(对照组)表面培养MC3T3-E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在microRNA-129a-5p(miR-219a-5p)/CACUL1通路中对创伤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为TBI的临床药物研究以及治疗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控制在220-250 g,随机分为四组(n=10):(1)sham组:大鼠头部仅开窗不打击。(2)TBI组:建立TBI模型。(3)Dex组:建立TBI模型+腹腔注射
目的:以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P患者龈下菌斑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进行定量检测,并对相应位点龈沟液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1,SFRP1)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EBV感染与增殖情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短期临床疗效,探讨基线指标与发生功能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选取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首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患者47例(47眼),接受每月1次,连续3次IVR治疗。收集患者资料,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
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依赖感持续降低,传统文化不断被削弱,对小学生的影响尤为显著,作为教师,应当警惕这一现象,及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根植传统文化的基因。
目的:应用吲哚箐绿血管造影(ICGA)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微循环及厚度的变化,分析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微循环及厚度改变与患糖尿病时间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并已在三级以上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65例(130眼)纳入糖尿病组,并选择15例(30眼)健康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
目的:建立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J)大鼠模型与放射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模型,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ORNJ组织纤维化的抑制作用,以及BMP-2对放射性损伤后BMSCs向成纤维方向分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分离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BMSCs细胞放射损伤模型,并用免疫荧光在不同时间点检测未放射组、放射组向肌成纤维细胞(MFB)的分化情况
目的:CXCL1属于CXC-类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其除了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外,还参与多种细胞反应。近年来研究显示,CXCL1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并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肿瘤血管形成等恶性行为。本研究旨在明确和探讨CXCL1在人类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外源性重组CXCL1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该研究有利于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脑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并可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潜在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疼痛综合征,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清。5-HT2A受体(5-HT2AR)在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疼痛调节作用。本课题探究了 5-HT2AR在三叉神经痛模型中的作用及其通过影响腹外侧眶额皮质(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神经突触传递参与疼痛的机制。方法:1.设计不同的5-HT2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