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用于帮助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恢复步行能力的康复医疗设备,在康复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具有强耦合复杂非线性的特点,机构与驱动系统均存在参数变化、外部扰动以及人机交互与耦合等突出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建模,控制难度大。本文基于计算力矩法,研究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运动控制问题,主要工作如下:讨论了人体下肢运动方式和关节的运动范围,分析了人体下肢步态特征与规律,
【基金项目】
:
可穿戴下肢康复运动辅助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U1813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广东省电磁控制与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2020B121201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深圳市物联网应用产业服务平台(20170919104246276,深圳市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用于帮助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恢复步行能力的康复医疗设备,在康复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具有强耦合复杂非线性的特点,机构与驱动系统均存在参数变化、外部扰动以及人机交互与耦合等突出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建模,控制难度大。本文基于计算力矩法,研究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运动控制问题,主要工作如下:讨论了人体下肢运动方式和关节的运动范围,分析了人体下肢步态特征与规律,规划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步态,建立了关节运动轨迹数学模型。基于Denavit–Hartenberg(D-H)参数法分析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运动学,获得了运动学模型,建立了末端位姿与关节角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并进行了验证;基于简化的机器人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法分别建立了穿戴者与机器人耦合的摆动相与支撑相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了基于计算力矩法的比例-微分控制方法并设计了相应控制器。针对该方法难以解决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的未建模动态、外界不确定扰动等问题,引入非线性滑模控制律,提出了基于计算力矩法的滑模鲁棒控制方法并设计了相应控制器。联合仿真研究显示,基于计算力矩法的滑模鲁棒控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健壮的鲁棒性,能够实现对步态运动轨迹的跟踪控制。搭建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实验样机平台,实验研究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运动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完成了在空载与穿戴条件下的行走步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空载条件下,机器人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轨迹跟踪最大绝对误差均小于1.5°;穿戴条件下,左、右髋关节的轨迹跟踪最大绝对误差均小于0.5°,左、右膝关节的轨迹跟踪最大绝对误差均小于3.0°。验证了所提出的运动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运动控制性能较好。
其他文献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不可动摇,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传统的建筑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信息模型(Build Information Model,BIM)作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门创新技术,它的出现不仅为解决建筑业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各类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持。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都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参与成员在不断多元化,作为一位特殊的成员,电力大用户的出现给电力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开展大用户直购电有助于构建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结构和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但是目前中国的电力市场改革比较缓慢,大用户直购电仍处于初步发展探索阶段,作为核心内容的集中撮合交易机制的设计与实现任重而道远。因此,开展大用户直购电的交易模式和实施方案研究有着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首先,分析指出了目前最
现在地球能源逐渐在消耗殆尽,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加剧随之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正在努力探索新能源,有望将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这样的条件下,蕴藏量丰富、洁净环保、可再生等优点的风能被发掘出来,同时也很迅速的被利用在大电网和能源系统中。虽然,风能取之不尽,但是风力发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加上风能的随机性、间歇性、不确定性较强,导致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相对较大。假如不能精准的进行风功率预测,
磁悬浮平面电机是一种利用电磁力直接驱动电机动子悬浮和平动的新型平面驱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运动和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在半导体制造等高精密加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以面向高性能平面驱动装置的动磁式磁悬浮平面电机为研究对象,围绕该电机的电磁建模、驱动方法和位置检测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动磁式磁悬浮平面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利用傅里叶变换方法,分别推导了在忽略磁场端部效应和
众所周知,地球上化石能源不断消耗,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开发利用新能源显得尤为急迫。在新能源研究领域中,新能源发电技术是众多研究者追逐的热点问题。作为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重要能源转换设备——逆变器,它对电能变换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逆变器能否并网运行。所以,无论是学术角度还是工程应用实际,对并网逆变器设计与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电力电子变换器向大功率、轻量化及小型化变化趋势,T型拓扑结构电路在
建筑业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也带来诸如环境污染严重、建设周期长、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过程更环保、建设周期更短、施工作业环境更好等优势,成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BIM技术为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但目前运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设计仍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互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阶段与其他各阶段之间相互缺失与分离。因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工业化建设不断进步,企业和居民的负荷用电水平不断增长。这使电力系统故障电流也随之不断增长。电力系统故障电流的快速增长,极易导致超过开关设备的额定开断能力,甚至损毁设备,这严重威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引入故障限流器(fault current limiters,FCLs),来降低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但额外引入故障限流器会增大系统的成本。因此,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愈发加快,很多人在严峻的生活与精神压力下难以支撑,使得抑郁症这一类情绪障碍性疾病拥有了滋生的温床。现阶段,抑郁症给予健康人的威胁不可小觑,越来越多的轻生事件使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抑郁症这个曾经的“冷门话题”。抑郁症以抑郁的心境为主要特征,它表现为持续的抑郁难以消退,临床上体现为心境与处境并不相符,轻者难以开心、缺乏自信、避开人群,重者可能悲观厌世,甚至企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式机械动力装置,可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助力行走,从而缓解紧张的医疗资源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有的下肢康复外骨骼大多采用跟踪预设步态的被动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使下肢外骨骼呈现高刚度,当人机运动不协调时会对人体下肢造成牵扯甚至伤害。为降低下肢外骨骼呈现的刚度,论文搭建了下肢康复外骨骼并对柔顺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人体下肢运动机理展开
可穿戴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已展现出使下肢存在行动障碍的人实现辅助行走、脑中卒等导致下肢运动受损的患者的康复运动等突出的功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人体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能获取肢体运动的生理信息同时可反映了人体的运动意图。因此,利用s EMG,外骨骼机器人可望及时获得患者下肢运动意图,从而控制外骨骼实现与患者的协调康复运动。然而,基于s 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