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七珍二神汤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患者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月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资料较为完整的患者60例,均符合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以及衰竭期的西医诊断,同时符合营养不良以及中医脾肾气虚证的诊断。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将采用中药七珍二神汤治疗的病例设为治疗组(n=30),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将采用中药健脾和胃法治疗的病例设为对照组(n=30),疗程1个月,一般治疗1—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血红蛋白(Hb)、肾功能(BUN、Scr)、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脂(CHO、TG、HDL、LDL)、肝功能(AST、ALT)等指标及中医症状、体征及证候积分的变化,分析其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营养不良症状及生化指标变化,客观上评价七珍二神汤在改善慢性肾衰营养不良的作用。结果:1、营养状态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后ALB、P-ALB与治疗前比均呈上升趋势,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LB、P-ALB与治疗前相比,呈上升趋势,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前后ALB、P-ALB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肾功能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均呈下降趋势,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cr与治疗前相比,呈上升趋势,BUN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前后BUN、Scr差值比较,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中医症状、体征及证候积分的影响:两组治疗后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的证候积分,均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恶心呕吐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应用七珍二神汤能明显提高慢性肾衰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并改善营养不良,同时有助于延缓肾功能的进展,可缓解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