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刑事案件裁判文书的篇章句间因果关系识别研究

来源 :陈智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司法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实现可信的自动司法判案,其关键点在于提高自动司法判案的可解释性——即让机器理解案情,并以法官的判案视角给出令人信服的判案结果。裁判文书中凝练了法官对于案情的理解,具体体现在裁判文书案情描述句子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如果能够分析出案情描述句子间的因果关系,就能提取出法官对于案情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动司法判案的可解释性。篇章句间关系识别旨在分析句子与句子间的语义关系,当前对于隐式篇章句间关系的识别仍为一个难点,并且在司法领域应用较少。本文从法官判案的角度出发,以篇章分析技术结合法律领域知识对裁判文书中案情描述句间因果关系进行识别,进而推演出案情因果,提高模型对案情的理解,辅助法官判案。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基于无监督成分句法树的隐式篇章句间因果关系识别方法PTDRR。针对使用有监督句法结构的因果关系识别方法存在的需要大量人力标注且适用领域单一的问题,提出使用无监督成分句法树构建句法差异,增强论元间交互,并使用ON-LSTM增强论元的语义编码。在提升模型领域泛化性的同时,增强了模型的语义理解。该方法在英文数据集PDTB上的F-1值为52.04%,提升了6.90%的绝对F-1值,在中文数据集HIT-CDTB上的F-1值为73.48%,提升了4.54%的绝对F-1值,均显著高于基准模型。(2)构建了裁判文书案情描述句间因果关系体系并标注了数据集CCRTB。针对当前通用领域因果关系体系未关注司法判决中核心的案件要素,不具有领域适用性这一问题,基于刑侦学视角下的案件要素体系归纳出法官在判案中着重关注的因果关系,其包括犯罪原因、犯罪结果与补偿行为三个方面的案情因果关系,并细分为犯罪动机因果、犯罪动作因果、伤残情况因果、经济补偿因果与行为补偿因果,为案情逻辑的重构提供基础。进一步地,以裁判文书网的公开裁判文书中故意伤人罪相关文书的案情描述为语料,手工标注了篇章因果关系识别数据集CCRTB,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3)提出了融合显隐式篇章关系的案情因果识别方法EIDRR。多篇文书可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连接词对,为了充分利用该种连接词对信息以提升案情因果识别性能,在PTDRR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正则匹配出的显式连接词对信息建模连接词对与因果关系的相关性,提升关系分类时的性能。在CCRTB上的实验表明,相比于PTDRR方法,该方法提升了4.92%的绝对F-1值,达到了77.05%,并且对于犯罪动机因果、伤残情况因果、经济补偿因果与行为补偿因果的识别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刑事跨境电子取证的核心问题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司法管辖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别国很难直接参与。所以刑事跨境电子取证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国家和地区不断进行协调与合作。我国立法规定了刑事司法协助、警务合作、单边远程取证、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取证四种关于电子数据的域外取证途径。然而,以上取证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取证管辖冲突、合规困境、权利保护失衡等运行困境。本文拟在符合我国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国家
学位
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我国司法行政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依法设置的收治吸毒人员的专业性场所,更是被赋予履行特殊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近年来,强戒所收治吸食新型毒品人数逐年增加,由于新型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引发精神类疾病,造成管理风险连年增加,因此强戒所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司法部提出“智慧戒毒”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应对数字伦理的冲击,提高数据应用于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能力,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债券违约的频发,债券虚假陈述诉讼开始进入诉讼活跃期。五洋债案成为首例律师事务所承担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案件。因律师事务所对损害结果的作用力有限,巨额损害下对于律师事务所的责任认定到底如何实现勿枉勿纵,精准追责,值得探讨。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明确虚假陈述侵权的法益保护和责任框架,指出当前债券虚假陈述纠纷中律师事务所责任认定存在的问题。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就第一章提出的三个问题作出探讨。第
学位
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在实践中常用的一项行政处罚措施,是“任何人都禁止从自己的违法行为中获利”这一法谚在行政法中的表现。然而,学理上对于没收违法所得的内涵和外延争议不断,包括款项外延不清、税费扣除存疑、数额计算方式“收入说”与“利润说”之争,甚至有观点认为其缺少制裁性而不应规定在行政处罚法中。理论上的混乱造成了实践中行政机关适用没收违法所得时的困惑,阻碍了没收违法所得的实施,影响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
学位
面对法定犯日益增多的社会现实,“不知法律不免责”原则已不再符合实践需要,需要重新确立责任标准。在法定犯中,行为人欠缺对行为的违法性的认识能否影响其责任的承担,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对该议题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讨论法定犯的违法性认识问题,需要厘清三个疑问:第一,法定犯中的违法性认识为何具有单独讨论的价值;第二,法定犯中的违法性认识应该在故意和责任要素中居于何位;第三,法定犯中的违法性认识应该如何
学位
社会组织分工日趋精细以及行政事务日趋复杂让复合行政行为的存在愈发普遍。复合行政行为是存在前置行政行为和后续行政行为的多个阶段的行政行为。后续行政行为往往以前置行政行为作为基础和前提,若后者存在违法事由,可否在后续行政行为的撤销诉讼中对前置行政行为进行争议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尚未形成统一定论,而前置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缺失将造成个人权利无法充分得到救济、行政纠纷无法得到实质解决以及浪费司法资源等影响。为
学位
行政协议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方式,在当代行政管理领域被普遍运用,但是就行政协议的识别标准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学术界主要借鉴德国和法国的行政合同制度,加之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但由于未能深刻领会这两个国家行政合同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因此这些学说大都存在内在矛盾和缺乏自洽。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年发布的典型案例大英县案中,提出“五要素+两标准+三个判断”的识别模式,但这一模式中的
学位
我国司法实践中,公司增资协议解除纠纷是公司增资纠纷中的常见类型,其争议主要集中于解除主体不明确、解除法定事由之成就标准不清晰、投资人取得股东资格的时间节点不一致、解除的法律效果不统一等方面。上述法律适用的困难源于原股东的解除主体地位不明、增资协议的履行具有复杂性、增资时的股东资格认定依据不清、增资协议具有双重属性等。为定分止争,平衡各方主体利益,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公司增资协议解除的适用路径和法律效果
学位
“知情同意”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阀”,是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石,但也面临数字时代的挑战。比较考察国际和各国国内立法,数字时代的儿童“知情同意”在理念、规则、实践三个维度分别面临儿童的自主参与权与监护制度的冲突、大数据技术对“知情同意”作用的消解、国际标准混乱和跨境数据流动受阻的问题。在规则之维,对主要数字大国立法中的年龄限制规则、年龄验证机制、同意验证规则进行比较分析,可见,将“知情同意”原则
学位
突发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世界,给世界的经济、金融市场、对国内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重大冲击,对中国线下教育培训等产业更是破坏性冲击,甚至是一场全面洗牌。早教托育行业的QYJ公司,在疫情冲击下营业收入锐减90%,且随着复学、复课时间的不断延迟,其他各大机构纷纷尝试或转型线上业务,在线早教在这一特殊的时间点上如雨后春笋般涌入,线上冲击线下的论调铺天盖地,加之线下重成本投入,让QYJ公司进入经
学位